(资料图)
近日,莱山区的于女士拨打烟台民意通6601234反映,自己去年8月在新世界百货的一家健身房花5000多元办了一张健身卡,可直到现在也没开业。“每次询问,都说很快。可从去年一直到今年,他们以各种理由推脱。我们前几天还打过12345热线反映,回复说今年3月底开业。可迟迟这样,真担心有一天倒闭了。”
近年来,健身房“跑路”事件频发。去年8月,曾是烟台最大私营健身场所的奥本健身跑路,数百万会员费难退。到今年2月,中健健身多家门店关门,本是朝阳产业的健身房,却在办卡、扩张、倒闭、维权的“剧本”中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体育消费的发展。
记者查询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不仅仅是烟台一座城市,其他大中城市都面临同样困境。去年,百分点科技公司与数据猿联合推出的《2022年“3·15”晚会消费维权行业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1月1日至2月28日,他们征集的主要维权线索90余条,聚焦在九大传统行业、两个新增消费热点和一个新兴产业。其中,征集线索提及的两个新增消费热点为:预付消费17条、信息安全15条。预付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体育健身、美容美发、住宿餐饮等几大消费场景。
“维权无门”成为困扰很多体育消费者的问题。记者了解到,维权事件发生后,市场监管部门往往认为应由体育部门监管,而体育部门则没有执法权,导致消费者的维权陷入死循环。
面对这些问题,一些行业协会和其他城市的主管部门也在行动,商讨解决办法。2020年8月,中国健美协会发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意见》的落实细则,从健身俱乐部评级、人才、赛事、运营、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细化和规范,将通过施行国标来规范健身俱乐部等健身场所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2020年11月初,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上海市体育局等共同制定《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设置了健身卡的“七天冷静期退费”条款。此外,上海市健身健美协会建立行业服务监督平台,解决健身消费时遇到的问题。
2021年6月,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成立体育消费纠纷巡回法庭,为群众提供了便捷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新途径。
有业内专家建议,可建立由市场监管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合的机构,破解专业的体育消费场所监管难、执法难的问题。同时,面对“云健身”等新的课题,相关部门也应当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新的思路和办法加强监管,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责任编辑:王鹏静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