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真察看花生长势。
(资料图)
一颗花生,能“玩”出多少花样?走进位于海阳市小纪镇小纪村的海阳市鲁润食品有限公司,空气中氤氲着翻炒过的花生的焦香,麻辣的炸花生、辛香的烤花生……厂房中一排排标准化生产线正在运转,这里也是烟台旺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后厨房”。
拥有花生原料加工、包装、坚果制品等生产线,这里每天能够产出近5吨油炸花生米及其他休闲食品,销往省内社区便利店、超市及河北、河南、海南、陕西等省外市场。
这家以“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社会化服务”为模式驱动的合作社,经理人是“70后”新农人李培真。
从2020年合作社成立起,已带动周边3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的2000余户农户实现花生种植规模化、机械化。对于如何发展好合作社,李培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我之前是做食品代理的。”李培真告诉记者,2011年成立花生加工厂后,他发现海阳当地种植花生的农户较多,加工原材料丰富,开始溯源花生生产种植,发展合作社。
在引导小农户逐步将分散的土地托管给合作社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的李培真又发现了新问题。
“一开始我们什么都包,种植、管理、收、摘、嗑、筛选、分装都做,后来发现全靠工厂工人成本太高,负担不起。”李培真说,于是他开始鼓励农户收完花生自己晒,他再进行收购。“原先是农户种完花生后卖给贩子,贩子再卖给集中收购点,收购点筛选完再卖给我们加工,利润基本都给了中间商。”
“收”的环节流程精简了,李培真又开始琢磨“种”的流程。
“合作社提供种子,做花生米的品种海花1号,只要种我们的花生,例如社会价耕地一亩100元,我们就收80元,然后村民们种完的花生再卖给我们。”李培真说,只要是合作社的签约成员,社员收购价就会比市场价高一毛,并提供社会化服务。这样减少收、种的不必要环节,中间支出大大压缩。
现在,旺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全市花生种植5000多亩,为600多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农户人均增收36%以上。
对于李培真来说,带领乡亲们寻找“致富密码”,破题的关键在于:保证种得出来就能卖得掉,还能延伸深加工。
为此,他与20余家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解决合作社成员的花生销路,让他们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
除了供应批发商、食品加工企业外,李培真还申请注册品牌“优吃头”,每年为合作社创造效益30万元以上。
合作社集花生种植、收购、贮存、加工和销售于一体,努力拉长花生产业链条,采取“统一种苗、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方式,把小农户嵌入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合作社、企业、农户共赢之路。2021年,旺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烟台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22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489万元,实现收益107万元,实现社员盈余返还80万元。
“有合作社这个平台之后,我们将流转来的土地规模种植,同时进行小麦、玉米、红薯、花生轮作。”李培真说,眼下,他正准备和大粮油集团合作,将一颗颗小小花生米变成附加值更高的“小金豆”,在产业链上加入高油酸花生油、花生奶饮品等更多深加工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王鹏静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