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 > > 内容页

遇见、守护与馈赠|环球新要闻

来源: 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2023-03-28 16:44:59

□ 张译心 王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一种鸟,人们称它“鸟中仙子”,许多国家视它为“吉祥和智慧”的化身,但它也是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标志,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就是“东方宝石”——朱鹮。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朱鹮在日本、朝鲜、俄罗斯相继灭绝,这时全世界都把寻找朱鹮的希望放在了地大物博的中国。可是,中国还有朱鹮吗?

1978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建成立专家考察队,开启了寻觅朱鹮的征途。整整三年时间里,刘荫增带领队员行程五万公里,走遍了12个省份,却始终没有找到朱鹮的踪迹。1981年,考察队第三次来到我的家乡汉中市洋县,进行最后一站的复查。一个多月后,他们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海拔上千米、人烟稀少的姚家沟。天啊,他们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地球上仅存的7只朱鹮,这个消息震惊了世界,朱鹮有希望了,朱鹮的希望在中国!

随即,拯救朱鹮的行动火速展开,一道道紧急指令从北京传来:在朱鹮活动区域内,不准狩猎、砍伐树木,不准使用农药、开荒放炮,成立朱鹮保护观察站,进行24小时的守护。但这些保护政策却让当地的群众犯了难:“这不让打农药、用化肥,怎么杀虫?庄稼能长得好吗?”农作物减产、财政减收,朱鹮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让洋县犯了难。

但是,保护朱鹮的信心和决心却从未动摇。农民们改用诱虫灯来灭虫、施农家肥种田,大面积的无公害种植,让这里的农产品大受市场欢迎,洋县就这样率先走上了发展绿色有机产业的全新之路。同时,洋县还采用“保护区+信息员+农户”的做法,鼓励当地群众直接参与朱鹮保护工作。

草坝村村民华英就是其中一位代表。当年,一对朱鹮在他家房后的老榆树上筑了巢,他发现后每天早晚都要到树下转一圈,帮助朱鹮驱赶天敌老鹰和蛇。2006年,华英发起成立了洋县朱鹮爱鸟协会并当选为会长,聚集起了130多名志同道合者,通过观察、记录以朱鹮为主的鸟类信息,探索、实施保护措施。他还收集拍摄了各种鸟类资料图片20余万张,撰写文字资料30余万字,建成了一套洋县鸟种分布的动态档案,为拯救朱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后坝河村村民杜益国,自从一对朱鹮在家附近的树林筑巢后,就主动为考察队做向导。后来,他成为了一名朱鹮观察保护信息员,近两年他发现朱鹮新巢60多个,为朱鹮佩戴环志100多个,救助受伤朱鹮50余只。华英、杜益国这群人,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牧鹮人”,他们用自己的热爱和付出,带领群众呵护着一代又一代朱鹮……

经过40多年的漫长保护,如今在洋县,大家随处都能看到农民在田间耕种,朱鹮在地头觅食,人与鸟就像朋友一样和谐而美好。当初的7只朱鹮已经壮大到7000多只,它们扇动着美丽的翅膀从这里飞向了世界,传递着友谊、吉祥与美好!更让人高兴的是,朱鹮受威胁的等级两年前也从极危降成了濒危,洋县拯救、保护朱鹮的生态故事,成了世界级的生态保护奇迹和典范。

洋县也因为保护朱鹮收获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农业区域品牌价值百强县等多个荣誉,更拥有了“朱鹮”这张独一无二的响亮名片,其品牌估值超过了93亿元,全县有机产业总产值也超过了12亿元,真是“一鸟护得一方兴”啊!

从拥有到失去,从找寻到遇见,从相守到相伴,人类与朱鹮之间完成了一场双向的馈赠,大自然从不背离热爱它的人,愿这美丽的“鸟中仙子”,永远在绿色的地球上自由地翱翔。

(作者单位:张译心,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王苗,汉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