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三朝古都,提起西安,历史文化名城无疑是她的一张亮丽名片。如今,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组网到载人深潜,从复兴号奔驰大地到c919大型客机翱翔蓝天……西安的另一张名片——“科创之城”也不断被擦亮。
(相关资料图)
作为拥有优越禀赋的科教重镇,近年来,西安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任务,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全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西安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和区域带动效应也愈发凸显,这座千年古都焕发出了强大“西引力”。
城市创新影响力大幅提升
2022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西安由2021年全球第33位跃升至2022年全球第22位(晋11位次),居中国上榜集群第7位,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2022年,世界顶级科技期刊《自然》杂志发布“全球科研城市100强榜单”,西安排名由2021年全球第35位跃升至2022年全球第29位;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发布,西安居副省级城市第6,西部第一……城市创新影响力大幅提升。
2022年底,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西安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西安正式成为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之后,全国第4个具有“双中心”定位的城市……这也是一场实力与回报的双向奔赴。
2022年,西安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高、科、技、研”四大创新指标不断攀升。
“高”,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431家,同比增长超过48.7%,排名上升一位,居副省级城市第6。
“科”,指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2663家,同比增长43.2%,居副省级城市第4。
“技”,指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800亿元,同比增长超30%,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
“研”,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553.67亿元,占全省79%,研发强度5.18%,高于全国2.74,居副省级城市第2。
西安的科技创新活力不断被激发,持续完善“顶天立地”的创新体系(“顶天”就是要融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立地”就是要培育规模强大的科技企业塔型成长体系),科技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作为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基因。
去年以来,西安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三器”示范平台项目加快建设,支持建设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西安电子谷等“三器”示范及特色平台项目142个,建设陕西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三器”项目80个,建成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等研发平台65个。
国家级平台载体也加快布局。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成投运,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达到300P,位列全国第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空天动力研究院成为陕西省建设国家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共同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获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正式授牌。国家级孵化载体数量达到104个,居副省级城市第6。
科创项目投资力度持续加大。秦创原“一总两带”示范引领作用明显,陕西电子信息创新产业联盟、省级机床创新中心、省级液流储能创新中心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落地总窗口,以秦创原•上市企业园、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自主可控新材料产品研发和绿色制造基地、航空产业两链融合示范区、先进计算科技园为代表的一批科创平台、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在秦创原两带(科技创新示范带、先进制造业示范带)上初步见效成势。
聚焦主体培育 激发创新活力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所扮演的科技“引擎”角色也越来越重,我市不断聚焦主体培育,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制定出台《西安市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落实“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加大科技企业扶持力度。2022年,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总数突破1万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户、总量达到113家,约占全省70%;新增的12家上市企业有11家为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6万家、增长47%。科技金融服务企业725家次,贷款额超过33.6亿元,支持了包括天美生物、华秦科技、欣创电子、星展测控等一批上市和上市后备企业。
聚链强链,撑起了西安高质量发展的骨架。重点产业布局稳步推进,梳理形成全市重点产业链创新资源图谱和地图,建成西安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光子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22家创新联合体。制定增材制造产业链提升方案,引导企业联合高校院所进行重点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集聚了阿里、京东、华为、科大讯飞、商汤、寒武纪等龙头企业,人工智能企业核心产业产值约252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过600亿元,累计建设人工智能相关国家级研发平台11个、省级平台42个,形成了26个世界领先的国家级科研成果。
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更加顺畅
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持续创新的关键环节,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西安聚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加速推进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统筹八部门联合印发《深化科技成果“三项改革”若干措施》,推动西安交通大学等70余所高校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一院一所一校”模式不断开花结果,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通过成果转化累计组建高新技术企业41家,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6个,已形成我国稀有金属领域最大的产业集群。西安光机所累计投资孵化企业406家,其中一半以上落户在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 “三项改革”试点孵化了铂力特、华秦科技、鑫垚陶瓷等57家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在“一院一所一校”孵化的企业中,仅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就有5家。
科技成果的转化,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市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技术交易市场+技术经理人协会、技术经理人公司、技术经理人的‘1+3’服务体系”案例被评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百佳案例。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创新这一基因早已深深融入了西安的城市血脉。新时代新征程,西安也将紧抓机遇,加快打造新动能强劲的国家创新名城,为国家科技创新持续注入澎湃动能。(记者 关颖)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