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9月8日,在西安市临潼区油槐街道南杨村的一块试验田里,玉米秆壮叶茂,丰收在望。“这块试验田采用的是玉米增密度、提单产‘5335’播种技术。目前来看,采用新技术播种的玉米产量优势十分明显,亩增产能150公斤左右。”临潼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房浪涛说。
我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全省粮食生产形势稳中向好。今年初,我省扎实开展“强春管促丰收四大行动”,夏粮取得好于常年的长势基础。在夏粮收获期间,紧急调集2.8万台套收割机、组建270支应急抢收服务队趁晴抢收,调拨5610万元烘干补贴资金,全力抢收抢种,今年夏粮总产463.7万吨。我省全面启动秋粮夺丰收百日行动,扩大秋粮种植面积至2914万亩,较上年增加45.4万亩,扎实开展秋粮单产提升行动,在田作物整体长势好于常年。目前,我省正加紧做好秋播准备工作。
我省特色产业全链推进,聚力打造苹果、蔬菜、茶叶、畜禽肉类、中药材5个千亿级产业链,乳制品、食用菌2个500亿级产业链,猕猴桃300亿级产业链,并出台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和苹果、畜牧业等高质量发展意见及全产业链建设五年行动方案。目前,我省已累计打造7个产业集群、84个中央和省级产业园、48个中央和省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8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59个中央和省级产业强镇,成功创建20个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基本实现集群覆盖产业链、园区覆盖典型县。
我省农村改革专项行动迅速有力。我省出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若干措施,实施集体经济“清零消薄”行动。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实施中央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推动财政专项资金倾斜支持集体经济;联合省纪委监委等9个部门,全面清理规范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的集体经济合同,累计收回土地7773亩,追缴合同欠款7.4亿元。我省还稳步扩大土地二轮延包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56.3%的村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
我省科技装备支撑持续增强,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建成杨凌种业创新中心,成立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推进杨凌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建设,再添1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打造榆林玉米、汉中油菜等制种基地,油菜制种量占全国三成以上,苹果、猕猴桃自育品种主导了省内产业更新换代;快速推进杨凌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加快11方面核心技术攻关,玉米抗热抗旱生物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集成推广8种节水技术模式,建成旱作节水示范区166万亩;打造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3个,搭建省市县农机应急指挥调度平台,组建50个农事综合服务中心、180支应急作业队,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2%。
全省和美乡村建设加速推进,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累计改造户厕504.1万座,普及率达81.3%,农民群众如厕条件得到改善;34%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93.5%的自然村实现垃圾收运处理,农村环境更加美丽;出台18项乡村治理措施,创建16个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县,93%以上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乡村治理能力持续增强。(记者 吴莎莎)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