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一缠一编,小小一根柳条,在村民的手里上下翻飞,变化成各种精美的日用器具和艺术品。3月初,走进湖北省南漳县薛坪镇火石观村“非遗工坊”,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挤满了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人。
(资料图片)
火石观村地处偏僻,2022年,在襄阳市群众艺术馆工作队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该村和襄州区“程河柳编”结对牵手,发展“程河柳编”非遗项目。
服务队不仅为村民免费提供统一柳条种苗,以保底价格收购长成的柳条,还免费培训编制技术,村民计件获取加工费,成品由“程河柳编”直接回收,拓展群众致富渠道。
2022年初,该村发展种植了6亩柳条,当年柳条产量七千余斤,满足本村现有生产规模一年以上的需要,富余的柳条以每斤保底3元的价格回收,全村增收7万多元。
在“非遗工坊”,村民陈德才正在向大家展示自己新近编织完成的一款巨型葫芦。“从选柳、泡柳、编底、编帮到收口,制作起来得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不能省略,特别是腰身,稍微松懈偷懒就白费了。”去年,他农闲之余来到“非遗工坊”学习柳编技术,如今已经成为能够给村民培训的“师傅”了。
除了陈德才外,火石观村周边14人经过了专业的技术培训,现在都能够熟练编织,每人每月到手的收入达3000元。
火石观村党支部书记雷明顶介绍说:“‘程河柳编’原材料单一,编制技术较为简单,对作业场所要求不高,村民可以在工坊集中编制,技术成熟的村民也可以把原材料带回家里加工。每件加工费从15-100多元不等,正常情况下,平均每天每人可以做出十件以上。”
火石观村柳编柳树苗好活、技术好掌握、赚钱蛮轻松的消息在周边村传开,让一些原本想外出务工的百姓看到了新的希望。附近的村民一有空闲时间就能到这儿来打零工或是学习柳编编织技艺。
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信心满满,在扩大“程河柳编”产业规模基础上,拓展农家乐项目,传承多元素的非遗文化,为乡村振兴积蓄更多、更强大的发展动能。
作者:钟伟民
一审:柳思华
二审:卢珊娜
三审:代军
(责任编辑 张奥希)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