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是农业的根基和命脉所在,如何借助现有农业产业基础,更高效挖掘土地价值,提升农业质效,是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麻豪口镇积极探索,采取试点先行、整村推进的模式,在黄岭村蹚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小田改大田,实现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双向提升”
借助公安县崇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和全域国土整治项目的“东风”,麻豪口镇黄岭村在3组率先推行小田改大田模式,将148块零散的小面积田块改成了30块面积19亩的标准大田块,实现一户一田,土地资源由“零碎化”变“集约化”。
(资料图)
黄岭村3组土地整改后图片
黄岭村党支部书记龚道平介绍说,“3组在改田前的耕地面积是542亩,其中水田面积只有300亩左右,其余为旱田,改田后旱田也全部变成了水田,将用于发展虾稻连作产业,土地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以前忙生产的时候,需要跑完这块田跑那块田,施肥、打药、抽水等要跑几个地方,现在只要管好一块田就行,而且离家很近,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谈到改田后的好处,黄岭村3组村民蔡国庆高兴的说。
大户带小户,实现农村劳动力和生产技能的“一并整合”
“农户的情况千变万化,虽然是一户分一块大田,但有的农户不愿意在家种田,希望将土地流转,有的希望种2块大田甚至更多,而农户私下流转土地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纠纷。要解决这一矛盾,迫切需要村集体提供居间服务”,龚道平说道。
由此,村集体通过土地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再将土地就近就地流转给本村本组种植能手、产业大户等,实现劳动力的合理分配。调整后,黄岭村3组原先由48户经营的土地,变成由30户经营。
“小龙虾养殖是一项技术活,有的人非常有经验,亩产值超过1万元,而少数人可能没有多少收益甚至亏损,技能水平良莠不齐。让技术水平更高的新型职业农民承包更多面积的土地发展高质高效的农业特色产业,渐渐在农村成为一种新趋势”,水产服务中心杨慧说。
麻豪口镇党委书记胡学超说,“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的问题普遍存在,虽然现阶段仍有大量老龄劳动力充当主要劳动力,但十年后等这批人群老去,谁来充当农业产业的带头人,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小田改大田,大户带小户’,也是麻豪口镇积极应对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等现实问题的一次积极尝试”。
后续,公安县麻豪口镇将在沿崇湖流域的黄岭村、麻口村、鹅港村、荆丰村继续推进,更高标准发挥土地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通讯员:曹钢
编校:姚琳
责编:胡晓君
终审:王俊(责任编辑 姜琪)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