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唐代,鼎盛于明清的军店老街(房州古镇)坐落于房县军店镇军店街社区,集传统古民居、秀水青山、道教文化和浓厚的商业文化、民俗文化等优质元素于一体。走进老街,仿佛穿越回旧时光。如今,完成改造的老街,正以全新面貌迎接各方来客。
历经沧桑,当年繁华依稀可见
(相关资料图)
出房县县城向西10多公里,穿过军马河大桥,便到了军店镇。军店镇历史悠久,是千里房县“四大古镇”之一,已有1300多年历史。到了唐代,由于军店上通川陕、下系汉水的地理位置,川、陕、鄂、豫的过往商贾常常在此歇息,由此得名“下店子”。公元684年,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贬至房县,曾在此屯兵,故又称“军马铺”。公元705年,唐中宗返朝后,将“下店子”和“军马铺”合并称为“军店”,“军店”地名由此而来。
军店老街全长两公里,东倚房山,西临盘峪河、汪家河、军马河三河交汇处,南靠显圣殿,北挨下街头,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古典民居点缀其中,呈现独特的空间分布格局。
行走在老街,可见慵懒的猫咪坐在门前打哈欠,路边嬉戏的孩子追逐打闹,银发老人安静坐在院内回忆时光……让人顿生一种远离尘嚣、怡然自得之感。老街共有保存较好的古民居386户,多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每一块青砖黛瓦,每一处画龙雕凤,都历经岁月沧桑,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
一步一景观,一景一故事
军店老街道路宽约5米,用青鱼脊石纵向砌成,石面花纹不同,排列图案各异。路面呈龟背形,既美观又便于排水。
进入老街不久,便可见一处古井,旁边是老字号药店“聚顺堂”。据传,旧时,患者在聚顺堂购药后,取井水煎服,药汤迥异,药效倍之。又传,因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此显圣,故取名“药王井”。
继续前行,只见一块形似蛤蟆的奇石“蹲坐”路边,旁边一井名曰蛤蟆石井,井深约1.8米,直径约1.5米,井水清澈甘甜、天干不枯、雨涝不溢、冬暖夏凉。
过了蛤蟆石井,迎面就是军店镇最负盛名的显圣殿,也是当地诸多历史传说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殿宇依山傍水,悬崖峭壁,巍然壮观,大殿上下台阶相连,高低回廊可通。在殿前凭栏远眺,山水形胜,风物古秀。殿基为砖瓦结构,高约30米,正殿是大屋顶宫殿式建筑,砖雕走脊,飞檐青瓦,有唐宋遗风。传闻在建造过程中,殿基临河,悬石峭壁,屡建屡堕,后仙人费长房过此,默然久之,或询费始氏,答称“缩一寸”,忽而查无踪迹。人悟其意,则层层缩一寸,后果然建成,民间盛传着费仙“显圣”的神话故事,该殿因此得名。
除了显圣殿,老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望母楼。流传于此的典故,饱含亲情,为人津津乐道。望母楼据传是孝子吴全信为缅怀母亲而建。吴全信,号復泰,清末人,勤俭起家,慷慨乐施,闻名乡里。吴母逝世后,全信感其养育之恩,常常夜不能寐、泣下沾襟,遂劈石开山兴建一座三层亭楼,每每思母心切,便登此楼,遥望母冢,故题名“望母楼”。
旧貌换新颜,处处皆画卷
此前,因年久老化,老街上的许多建筑“岌岌可危”,为了保护老街历史文化遗存,改善居民居住环境,2015年1月,房县县委、县政府启动老街改造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复原民居风貌,保存较好的住宅建筑材料坚持物尽其用,梁柱腐朽的则用新木料代替。
军店老街按照“政府帮扶、居民自改、修旧如旧”的原则,组织专家团队对下店子传统村落开展调研,对古建筑、历史古迹、名木古树、传统民俗文化建立专门档案,并实施挂牌保护。其间累计修复改造古民居220户,建成老街石牌坊、百步梯、六角亭、望母楼等重要景点20余个。同时持续加强黄酒酿造、根雕、盆景、柳编、特色小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开辟精品旅游路线。配套建设停车场、旅游公路、景观桥、生态河堤,打造东有外河水系、西有传统文化展示区、南有水果采摘基地、北有森林公园的特色旅游小镇。
经过几年的改造,军店老街旧貌换新颜。如今军店老街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带动120余户群众搭乘旅游“顺风车”,形成政府、企业、村民三赢局面。
军店老街道路用青鱼脊石纵向砌成,石面花纹不同,排列图案各异。路面呈龟背形,既美观又便于排水。
老街每一块青砖黛瓦,每一处画龙雕凤,都历经岁月沧桑,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
老街共有保存较好的古民居386户,多是明清时代的建筑。
文/ 记者 叶楚榕 图/记者 刘成臣 通讯员 郭玲 孙国 付饶
一审:黎娟
二审:程艳
三审:黄朝永
责任编辑 梅媚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