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原标题:让科学教育更“科学”
据《今晚报》报道,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通过3至5年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各方资源有机整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科学教育教师规模持续扩大、素质和能力明显增强,大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明显健全,科学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明显提升。
中小学阶段是未成年人对自然感知的敏感期、关键期、最佳期。中小学科学教育,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科学知识,开阔眼界,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面对未知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势的挑战。
其实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印发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自然科学教育成为必修课。不过时至今日,对于很多学校来说科学课仅限于“有”,难保证“好”。部分学校由于资金不足、管理难度大等原因,不支持自然科学课开展户外观察和实验,更不具备让每个孩子亲自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条件。此外,科学课程也无法撼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地位,难以引起更多重视。
我们看到,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明确提出此次印发的意见着重从三个方面发力,其中就包括盘点、精选、补充资源,全面动员相关单位,加强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资源的建设与开放,为校外教育提供物质基础。这无疑为弥补中小学校科学教育硬件的不足提供了解决办法。不过,要让科学教育工作真正落实落地,除了提升硬件设施、强化师资力量,如何转变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才是关键。
希望各地教育部门能够结合实际,制订完善更“科学”的科学教育体系,更好地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当然,也要警惕仅仅把科学教育“纳入考试”,以此“倒逼”孩子们学习——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这并非“杞人忧天”。(李思)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