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 内容页

资讯推荐:北京推动优质护理服务下沉至社区和家庭

来源: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 2023-05-15 16:34:01

在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个创面专业护理门诊常常赢得居民称赞。
近几年,需要创面治疗和长期护理的人数增加,创面门诊为患者提供创面治疗和专业护理,尤其解决了不少老年人因长期卧床导致不同程度压疮或感染灶的难题。

“中心开设创面门诊以来,目前已累计为伤口患者门诊服务2万余人次、上门服务400余人次。”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玲告诉记者,通过护理提高辖区老人生活质量,是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内涵。经过深入调研,在北大医院的支持下,中心2017年全力打造创面门诊,为辖区伤口患者开通了医院—社区—医院的就诊绿色通道。


【资料图】

据介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与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了伤口造口优质护理服务联动管理模式,通过成立联动护理小组、培育社区专科人才、推进社区重点专科发展,为社区培养了一批老百姓身边的专科护理人才。

推进优质护理资源下沉,越来越多护理服务正走向社区、走进家庭。近年来,北京市持续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居家护理,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公众权益保障处处长姚秀军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册护士总数14.3万,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6.53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75%。

“2022年,北京市在老年、伤口造口、失禁等16个专业领域新增培养专科护士1360名,累计培养14293名,为护理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姚秀军说,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创新发展护理服务模式等,北京市护理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拓展,覆盖医疗机构、社区、居家及全人群。

北京老年医院副院长倪如暘介绍,北京老年医院通过电话随访、痴呆老人之家、糖友俱乐部、肾友俱乐部及老年特色护理门诊等多种途径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发挥专业特长,协助提升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照护能力,对周边社区及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及技术指导,让老年护理服务得以延伸。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多家医院还探索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航说,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医护共同照护线上疾病管理,通过实时同步上传患者血糖、血压、体重数据,医护人员及时给予指导。此外,依托信息系统开设10余个护理专科线上咨询,进一步方便了广大患者。

“在认知障碍护理专科门诊,护士通过图片训练记忆力,数字连线、互动游戏等训练,帮助患者提升认知能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护理部主任韩斌如说,聚焦认知障碍老年人行动不便等问题,认知训练护理门诊也开到了线上。护士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与患者进行实时沟通,指导认知功能训练、进行健康教育及定期认知功能评估预约等,并解答居家照料康复问题。

韩斌如说,“线上+线下”的认知训练,解决了出院后的护理断档问题,也为不能来院就医的患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线上认知训练已占总干预量的27.4%。

目前,宣武医院已形成了认知训练、康复居家、小儿癫痫、产褥期护理等11个专科护理服务门诊,用专业化、特色化的护理工作为群众打造“就诊—住院—居家”的全流程护理服务,不断提升护理服务内涵。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杨彦帆)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