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 | 张少桐 赵亚男 卞士心
对于所有中国车迷来说,阿尔法·罗密欧 F1 车队一定是十支车队中最特别的一支,中国车手周冠宇的加盟,让这支车队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谈起阿尔法·罗密欧大家可能很熟悉,不过对于车队的所有方索伯集团,很多观众会比较陌生。本期硬核赛报,我们很荣幸的采访到了索伯集团公司董事会成员暨董事总经理、阿尔法·罗密欧 F1 车队代表亚历山德罗·阿鲁尼·布拉维先生,来听听他对于目前F1技术应用,以及车队发展的理解。
(相关资料图)
Q1:对于索伯集团,大家都很熟悉管理车队的索伯赛车,不过中国车迷对索伯工程股份公司的了解非常有限,您能否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个公司?
阿鲁尼·布拉维:这是一家工程公司,我们为从汽车到国防、航空航天的各个行业提供工程技术服务。我们的主营业务有三个部分,第一,轻量化设计;第二,空气动力学设计,这其中包括CFD、风洞试验室服务;第三,金属设计以及增材制造(3D打印)等一系列工程服务。当然,我们需要感谢我们的F1车队为我们提供了技术储备,可以将这些技术应用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用途。
我们是瑞士最大的3D金属打印公司之一,我们可以生产大约四万种不同的3D零件,应用到许多不同的行业。我们有能力做到设计和供应这些零件,无论是大型还是小型。
在空气动力学服务方面,我们致力于利用我们的风洞设施开发高性能汽车。我们也与FIA(国际汽联)合作,为一系列赛事进行性能平衡(Bop)测试的工作,这其中就包括WEC耐力赛中GT3、LMDH和LMH等组别。除此之外,我们的工程服务目前也有很多客户,因为索伯工程股份公司有很强的研发能力,我们可以灵活的调整技术方向,来去为很多行业提供技术服务。
Q2:F1是一项非常需要资金的运动,目前引入预算帽规则对车队的资金投入进行了限制,索伯是如何利用技术,对成本进行统筹优化的呢?
阿鲁尼·布拉维:效率现在是F1的关键词,在运营成本和投资方面,我们都在同一个规则下运作,所以我们需要提高效率,我们需要改进我们的流程,我们需要精简审批流。当我们需要在预算帽规则下运作时,所有的资源都必须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分配,所以效率是把所有可用资源最佳化使用的关键。
Q3:我们知道F1的车队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索伯是如何利用科技去优化车队的经纪水平或管理水平的呢?
阿鲁尼·布拉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各支F1车队目前的规模都非常大,所以大家都很需要高效,并且还要有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流程)。这其中比如决策过程和审批过程都需要数据支持,在提升效率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软件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分析,了解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优化我们的运营,在哪里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资源。所以通过技术监控我们的运营,从而提高我们的效率,是改善公司工作结构、流程的关键。
当然,我刚才讲的是传统分析数据的软件,现在也有一些新的方式,比如人工智能。我们目前人工智能的合作伙伴,是来自中国的商汤科技。他们为我们提供,比如通过分析赛道数据,来预测比赛可能的走势和进程等方面的支持。比如在比赛周末,哪个是更好的策略,或者如何优化车辆调校。同时我们也使用商汤科技的人工智能服务,不断的通过学习,来优化改进我们的生产工艺。所以人工智能现在非常重要,而商汤科技是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关键合作伙伴。
Q4:新能源化是时下的大趋势,此前威廉姆斯高级工程公司和中国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车进行合作,共同打造新车。那针对新能源汽车,索伯可以提供怎样的技术支持呢?
阿鲁尼·布拉维:索伯工程股份公司也是这个市场的参与者之一,有一个典型案例是Accelleron。Accelleron是ABB集团的子公司。我们之间有一些合作,比如我们共同设计,并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一款中型涡轮发动机,来供他们的产品使用。得益于我们在轻量化以及3D打印方面的技术优势,我们通过为这台发动机减重,来提高发动机的运转效率,这只是我们受益于F1的一个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不同的技术应用,来帮助整个行业变得更加可持续,比如减少能源消耗,比如通过改进零件的设计或工艺,来缩短交付周期。所以我们的技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应用,通过我们的技术,不仅是可以让我们自己更可持续化发展,同时可以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变得更加可持续。
Q5:在索伯的官网上,我看到有利用F1技术支持水力发电的介绍,这两个领域在传统认知里似乎关系并不大,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吗?
阿鲁尼·布拉维:我们和一个重要的客户在水力发电领域有合作,正如我刚才提到的,我们通过轻量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来提高水力发电机的效率,开发出更好的产品。这也说明了我们从F1研发的技术,可以在转化后被应用在不同的工业领域,这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Q6:此前发布的阿尔法罗密欧Giulia GTAm调教部分得到了莱科宁的反馈,那在民用车领域,未来索伯会和周冠宇有什么合作吗?
阿鲁尼·布拉维:我很高兴你问这个问题,你很快就能见到相关的合作。阿尔法·罗密欧将在8月30日的意大利大奖赛期间向外界展示一个特别的项目,到时候你会看到合作的结果。这个项目我们的两名车手瓦尔特利·博塔斯和周冠宇都有参与。我不能透露更多了,因为到时候我们会举办一次全球首秀,但我想到时候每个人都会知道索伯和阿尔法·罗密欧之间的联系和技术交流有多么密切,还有我们的两位F1车手对这个公路车项目有多大的贡献。
Q7:3D打印技术目前广泛运用于F1赛车,不过对于民用车来说成本或者设计难度都很高,索伯可以为民用车的3D打印提供怎样的技术支持呢?
阿鲁尼·布拉维:首先,这项技术是近几年才真正运用发展起来的,它主要被用作开发汽车的原型车。你可以回想一下,三四年前制造商们开发一款新车时,整个周期可能需要五六年,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会在风洞里使用全比例的原型车。而现在,通过增材制造(3D打印),我们可以使用只有60%大小的原型车,这可以大大加快研发的进度。因为首先和使用全比例原型车相比,使用60%比例大小的原型车,可以让成本更低。同时,你也可以加快研发进度,去改善原型车,这是其中一种应用。
第二种应用是在汽车的机械部件上,3D打印零件其实并没有比传统零件更贵,因为通常使用3D零件可以简化零件的使用数量,这对于汽车,尤其是高性能汽车来说,可以让复杂的体系结构和零件设计进一步简化,这就是3D零件的未来。所有这些都可以帮助制造商缩短研发周期,从模型的概念出发,不断的设计开发并最终交付给客户,这就是未来3D打印行业的发展方向。
Q8:F1近年在讨论是否要在2030年前禁止使用风洞,完全采用CFD来进行气动研发,现在围场里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您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呢?
阿鲁尼·布拉维:对我来说CFD是无法完全取代风洞测试的,因为CFD和真实车辆之间,目前仍然无法建立一个完美的联系。50%~60%的风洞测试,或者完全使用风洞测试,对于了解一台新车的空气动力学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我来说这仍然是不可能的。当然,索伯拥有欧洲最好的为F1赛车提供测试的风洞实验室之一,因为研发限制,目前我们只能使用60%的时间,但风洞测试对于一个台新车来说仍然是密切相关且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公路车。
Q9:詹姆斯·基即将回归车队担任技术总监,他此前在10到12年主导研发的C29、C30、C31具备相当的竞争力,您觉得他的回归可以把明年的赛车带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阿鲁尼·布拉维:当然,我们之所以任命詹姆斯·基,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可以在赛车运动和F1车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技术总监。所以,他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的车队向前迈进,帮助我们的团队从一支独立的索伯车队转变为2026赛季的奥迪车队。所以多亏了詹姆斯·基,我们真的可以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迈出又一步。
Q10:上半赛季即将结束,在夏休期车队有对今年车辆继续升级的打算吗?还是说将会把研发重心全面转向明年的赛车?
阿鲁尼·布拉维:我们会一直研发这辆车直到最后一场大奖赛,我们已经计划会在荷兰站和意大利站前后有一次机械部件升级,然后在新加坡站和日本站前后会有新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在赛季最后三场比赛之前我们还会进行一次升级。所以我们并不希望停止研发因为每一次持续研发,并带来新的升级,都会让我们学到一些东西。今年我们的目标是争取车队积分榜年度第七,这个要求是很高的,我们的对手很强大,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取得领先,所以我们需要持续的进行研发升级,不断向前推进,直到最后一场大奖赛的最后一圈。
Q11:明年奥迪将入主车队,奥迪最近在其他赛事的一系列动作也表明了他们将专注于F1,您对即将和奥迪展开的合作有什么展望吗?
阿鲁尼·布拉维:首先,我们真的很自豪奥迪选择了索伯集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共组车队参加2026年赛季的F1比赛。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然这也给了我们团队一个长远的愿景,我们有机会和世界上最优秀的豪华品牌之一进行合作。在F1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所以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我们拥有成功的所有要素。奥迪已经在他们位于德国纽博格的工厂里开启了动力单元的研发工作,在未来的两个赛季,我们两个团队将会逐步深化合作。在2026赛季到来之前,我们将看到奥迪作为F1的制造商,生产动力单元和底盘。
Q12: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们中国车迷非常关心的问题,关于周冠宇明年的席位,您有什么消息可以透露给我们吗?
阿鲁尼·布拉维:首先让我们聊一下周冠宇,两年前我们选择了他作为阿尔法·罗密欧F1车队的正式车手,他在这两个赛季中不断进步,我们对他的表现很满意,我们也讨论了下个赛季的合同,但现在聊这个还为时尚早。不过我们正在努力让我们双方在未来可以继续合作,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并且我们双方也都有意向,为明年的席位达成共识。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