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大小新闻客户端9月5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童佳怡 通讯员 谢楠)制定出台《“绿色护航”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方案》,超前完成46个项目的审查、审批,为企业量身定制了全流程环保事项“一张蓝图”开通“绿色通道”,推行“不见面”审批,密切跟踪186个有污染物削减替代需求的重点项目……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坚持自我加压、高标定位明责,在环评报批项目数量同比增长439%的情况下,将半年作为攻坚节点,创新招数打法,采取高效手段,于6月30日超前完成46个项目的审查、审批,助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破解量大面广难题,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由该局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整合业务科室力量,对每个重点项目安排1名服务专员靠上跟进,从重大项目立项阶段就提前介入,在每个审批节点前主动帮助解决问题,指导其在可研阶段同步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最大程度避免重点项目建设在环评审批事项上“卡脖子”。比如,对万华化学22个延链补链重点项目,量身定制了全流程环保事项“一张蓝图”,提前明确所涉及的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总量指标、排污许可等环保事项的办理时限、注意事项,并邀请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和省生态环境规划院的专家现场指导,扎实开展项目总量替代方案编制工作,做到边编制、边评估、边审批,实现精准指导、压茬推进。
破解规定时限难题,优化流程提质增效。按照正常程序,环评报告收件后需先行组织专家评审,待通过评审且修改完成后,正式进行法定受理公示,部分项目受报告编制质量等因素影响,经过多次评审、反复修改后,1—2个月方可达到报批要求。为此,生态环境部门创新思路,将审查关口前移,整合评审、公示、报告修改等各审批环节,将原来的“先评估—再修改报告—再公示”,变为“边评估+边公示+边修改”,力争在法定工作日的最短时限内完成评估及报告修改工作。比如,为莱州市焦家矿区(整合)等7个金矿整合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在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尚未通过自然资源部门审查的情况下,同步开展环评受理公示和技术评估工作,在公示期内做到“边编制、边评估、边审批”,将原来30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间缩短至15个工作日。同时,全面发动全局力量,利用早、中、晚一切可支配时间加班加点,组织技术评估会66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项目46个,整体环评审批时限平均压缩30%以上。
全程网办线上服务,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由申请人现场申报改为通过政务平台、邮件、微信等方式收件,收件后即为每个项目建立微信讨论组,会同建设单位、环评单位、生态环境部门、行业专家等即时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针对疫情期间专家来往不便、出行效率较低等情况,组织建设项目环评专家审查视频会,改变过去现场评审形式,以拍摄照片、录制视频代替现场踏勘,上半年召开视频会63场,保障了万华蓬莱工业园高性能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万华化学延链补链项目、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配套库区工程、塔山北路城市快速路等26个省市重点项目落地,做到防疫不延时、审批不降速。
破解总量保障难题,统筹资源全力保障。密切跟踪186个有污染物削减替代需求的重点项目,指导相关区市及时介入、深入挖潜,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保障机制,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保障项目,统筹全市资源予以保障。今年4月,启动万华蓬莱工业园高性能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大气污染物市级统筹保障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帮助项目解决大气污染物削减替代总量二氧化硫45.49吨、氮氧化物448.98吨、颗粒物81.83吨、挥发性有机物561.35吨,有力解决了总量保障方面的瓶颈制约。同时,做好重点项目中“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保障工作,建立市级碳排放减量替代源库,实行动态管理,积极对上汇报争取,加强跨市沟通协调,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建设推进。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