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 > > 内容页

走进汉阳陵:一眼千年看大汉盛景 穿越古今品汉代文化

来源: 央广网客户端 2022-12-04 16:02:16

视频制作:侯凯奇

央广网西安12月3日消息(记者王祎萍 见习记者侯凯奇)西安北郊、渭河之畔,走进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有一个名为“姗姗”的女俑,作为“镇馆之宝”而颇为众人所熟知。这是一座塑衣式彩绘拱手跽坐女俑,走近细看,见她面带微笑,双手拢于宽大的袖筒内,向上拱手遮于口鼻前,端庄典雅,具有典型的汉代美女的特征。

塑衣式彩绘拱手跽坐女俑“姗姗”(央广网记者 王祎萍 摄)


(资料图片)

“一方面她身穿汉服,发为堕髻,能让我们直观感受到汉代服饰之美;另一方面她优雅的微笑所展现出的精神状态,也让我们侧面了解到‘文景之治’时期汉代人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副院长何宏说。因此,这一抹优雅的微笑,被美学专家誉为“中国最初的微笑”。

对话文物,一眼千年,而“姗姗”,仅仅是汉阳陵出土的成千上万的汉代陶俑之一。近日,记者走进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实地探访多年来馆内考古勘探发掘整体情况与最新成果,在与一件件文物的“对话”中感受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汉文化的独特魅力。

汉景帝阳陵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王陵园。这座西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陵园,主要由帝、后陵园,南、北区外藏坑,陪葬墓园,宗庙遗址,阳陵邑遗址以及刑徒墓地等部分组成。陵区内200多座陪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仕女俑、动物俑成千上万、生动异常,真实体现了中国封建帝王“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成为研究汉代帝王陵寝制度以及汉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对帝陵东侧第11号至21号外藏坑的发掘工作,是汉阳陵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

“此次发掘明确了帝陵周围的81条外藏坑象征着西汉中央的官署机构,为西汉帝陵墓葬制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对研究汉代宫廷制度、陪葬习俗等具有重大价值。”何宏告诉记者。

据介绍,依据此次帝陵东侧发掘所取得的成果,博物院在遗址原址修建了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其主体建筑完全埋于地下,建筑顶部由黄土覆盖,并植草种树,很好地恢复了陵园原来的风貌。

值得注意的是,展厅创新性地首次采用中空镀膜电加热玻璃幕墙。“这种特殊玻璃制成的幕墙和通道将文物和观众分隔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温湿度环境中,在最大限度保护文物遗存的前提下,让观众可以近距离、多角度欣赏文物,带来沉浸式的历史体验感。”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讲解员马昆说。据了解,这种特殊设计已成为大遗址保护展示的典范之作,并在“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中入选“精品奖”。

美轮美奂的出土文物、独一无二的地下遗址博物馆,以及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秀丽宜人的园林风光,使汉阳陵博物馆日益发展成为国内外独具魅力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

南区外藏坑出土的武士俑(央广网记者 王祎萍 摄)

在考古陈列馆里,列队整齐、气势威武的武士俑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马昆现场为大家讲解:“这些陶俑出土于南区外藏坑发掘现场,他们原本都穿着特制丝麻衣袍或铠甲,配有能够活动的木质双臂,古代文献中称之为‘衣纨绨’。历经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陶俑身上的木臂和服饰早已腐朽不存,于是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缺失手臂的‘裸俑’。”

据了解,随着汉初社会经济逐步繁荣,审美需求也在文化融合中悄然变化。在秦代塑衣式陶俑基础上,皇家工匠吸纳楚文化元素,以真人形象为蓝本,创作出工艺复杂、外形华丽的着衣式陶俑。不同于秦兵马俑的威严肃穆,汉阳陵中的陶俑大多五官周正、面带微笑(包括前文提到的“姗姗”),仿佛每个陶俑身后都隐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汇聚成一幅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反映出“文景之治”时期人民的精神状态。

每一座博物馆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那么,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将它与博物馆的核心教育功能充分结合呢?在这方面,汉阳陵不断探索着自己的道路。

何宏表示,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建馆至今,一直秉持谋划长远、教育引领、整合资源、创新发展的办馆理念,积极发挥汉文化资源优势,深耕博物馆社会教育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

“比如我们的模拟考古工作,从2012年在这里就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座青少年模拟考古基地,我们的教育项目‘一把探铲 梦回西汉’深受欢迎;此外,通过汉服汉礼学习体验活动,瓦当大课堂,姗姗带你去闯关,汉代体育游戏,以及24节气进校园活动等等,让大家在互动中沉浸式感受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就在今年8月,博物馆项目《姗姗来了——一个千岁的美女》把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博物馆所承担的教育功能有机融合,充分彰显了汉阳陵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博物馆教育职能,被国际博物馆协会评选为2022年最佳教育实践案例(全球五佳),向全球博物馆界展示了中国博物馆教育事业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今年十月新投用的汉文化学习中心(央广网见习记者 侯凯奇 摄)

今年10月份投入使用的汉文化学习中心,也为广大青少年和博物馆观众打造了更多角度去学习汉文化、体验汉代体育运动的主题场所,是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进一步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具体实践。

“后期我们计划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展对阳陵陵园相关建筑遗址、陪葬墓园及周边开展考古发掘和勘探工作,为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特别是园区东大门、东区标识展示系统的实施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同时不断完善汉阳陵遗址的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汉阳陵遗址考古研究成果的综合数据信息管理平台,持续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研究成果,积极探索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阳陵模式’。”何宏表示。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