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起,延续13年之久的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意味着此后上牌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告别“补贴时代”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将如何发展?能否再续辉煌?
行业已充分市场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历史舞台,2023年以来,多家车企收紧优惠幅度,并发布涨价通知,有些涨幅超万元。
分析人士评价,尽管取消补贴短期内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压力,但长期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已积厚成势,难以阻挡。
数据显示,近年来,补贴在车企新能源收入中的占比已下降至5%~15%。此外,2016年1月国补首次退坡,当月新能源车销量环比下降63%,而2021年1月和2022年1月,同样是当年补贴退坡的首月,销量环比降幅只有20.5%和18.5%。这说明,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已显著降低。
如今补贴退出,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愈发成熟有效。最有力的证据是,在持续多年的补贴退坡过程中,除个别年份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仍一路高歌。
车企需尽快找到转型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家车企涨价的同时,作为行业明星的特斯拉却反其道而行,选择降价。目前,Model 3起售价为22.99万元,较此前下降3.6万元;Model Y起售价为25.99万元,较之前下降2.9万元。
如此大幅度的降价,抢占市场份额的意图十分明显。
“为什么特斯拉能够降价,因为它有利润空间,可以通过规模化效应、优化供应链和技术创新来压缩成本。”汽车行业分析员张彬谈到,作为对比,不少车企简单以提价应对,反映出在补贴退场之后,这些车企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转型办法。
着力缓解里程焦虑
取消补贴后,相较于传统汽油车,新能源汽车在购车成本方面的劣势更加明显。因此其性能,特别是续航能力,将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键。
“续航里程长,价格贵一点消费者也能接受。价格再便宜,跑个200公里就没电了,消费者恐怕也不愿意购买。”张彬坦言,电池性能,是决定续航里程的核心,这也是中国新能源车在技术方面具有的最大优势之一。
就当下而言,解决里程焦虑,还需要依赖充电设施的大量布设。“随着用户数量激增,解决充电难依然是行业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业内人士提醒说。
责任编辑:王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