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勾勒出的美好蓝图,“点燃”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极大激发全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相关资料图)
深秋时节,在兴平市阜寨镇高王村的草莓大棚里,一排排绿油油的草莓枝叶上,点缀着白色的小花,大部分秧苗都已结出大小不一、青红相间的果实。种植户们忙着给草莓追肥、浇水,忙得不亦乐乎。
阜寨镇近年来把建设“草莓小镇”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在草莓生长的关键期,镇党委书记庞陕维不时会到各个大棚里走走看看,向技术人员了解草莓的生长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现阶段我们的任务就是凝聚智慧和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庞陕维表示,“我们将以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紧紧围绕‘草莓小镇’建设,整合多方资源,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质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把‘小草莓’做成‘大产业’,通过草莓产业带动阜寨镇三产融合发展,让乡亲们的日子像熟透的草莓一样红红火火,把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一步步变成现实。”
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逐门逐户查看小区供暖情况、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纾解居民情绪……这是近期西安市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兴乐社区党委书记李玉梅的日常。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对我们基层社区工作者来说,是鼓舞也是鞭策。”李玉梅表示,“社区稳,人心安。社区工作看起来都是小事,却关系着家家户户的幸福指数。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在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上持续用力,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将发动楼栋长、居民志愿者、社区能人等参与社区治理,做优社区服务。我们将做大做强‘乐修匠’‘四点半课堂’等为民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为老、助残、扶幼等各类服务活动,找准为民服务‘小切口’,做好基层服务‘大文章’,让社区居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努力创造兴乐社区更加灿烂的明天。”
近日,咸阳市医保局法规科副科长侯鹏经常和同事们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医疗保障的关键词,研究如何在医保基金监管工作中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侯鹏说。
外科医生出身的侯鹏此前在医院工作期间,就对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感受极为深刻。“医疗保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侯鹏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医保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运用专业所长,规范医院诊疗收费,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守护好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多渠道宣传医保政策法规,让参保群众看得懂、算得清、会操作、能监督,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确保医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助力推动医疗保障信息化改革,不断提升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全力为参保群众做好服务。”
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为民爱民“金句”,让西安市未央区民政局救助科科长李志敏备受鼓舞。
“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工作者,我要设身处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和关键小事,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李志敏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紧紧围绕‘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目标,认真落实好每一项救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同时,我们将不断完善困难群众的动态监测预警和主动发现机制,优化集实物救助、生活照护、就业帮扶、社会融入、精神慰藉于一体的‘菜单式’救助模式,通过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日子更有盼头、甜头。”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