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深秋时节,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王集镇双泉村的村民们迎来了红薯收获季节,田间地头满载着红薯的车辆来来往往,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10月24日,在双泉村村民付道兵家的红薯地里,随着机器来回穿梭翻犁,一个个红薯破土而出,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亮。付道兵与妻子忙着给新出土的红薯去泥、装车,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你看这红薯大不大?这是浙薯,今年第一次种这个品种,种了4亩多,去年签订的订单,价格都是提前谈好了的,包销售……"付道兵拿着刚挖的红薯,高兴地展示着。
“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我们种植户来说,我们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也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实惠,日子也更有奔头。"付道兵对未来充满期望。装满一车红薯后,付道兵就拉到不远处的民利家庭农场红薯收购点。"去年跟他们签好了订单,虽然今年干旱,产量没有达到预期,但是价格还可以,6毛5一斤,一亩地也能卖3000块,今年可以收入10000多块钱。"付道兵满意地说。
在民利家庭农场收购点,堆满了体态饱满、颜色鲜亮的红薯,工人们正忙着分拣、打包、装车。“我们村今年种植了800亩左右的浙薯,都是订单种植,去年定的5毛5一斤,今年每斤价格增加了1毛。加上其他品种的红薯,今年我们预计收购500万斤的红薯,产值预计300万左右。”宜城市民利家庭农场负责人胡吉四介绍。“国家对我们农业农村发展很重视,这让我对现在的做的事充满了信心,我准备引进一批倒蒸红薯干设备,做深加工,增加红薯附加值,让农户增收。"
双泉村是王集镇山区村庄,近年来,该村立足当地资源,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红薯产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之一,种植面积近5000亩。对此,双泉村党支部书记廖成国心里已有了新的盘算,“我们准备扩大红薯种植面积,引进新品种,由村里和农业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销售。同时,引进红薯深加工企业,增加红薯附加值,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双泉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记者 邬玲玲 张尚东 通讯员 曹春燕
>文字编辑:杜道兵 闻俊
(责任编辑 张奥希)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