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家里的孩子每天除了学习书本以外就是整天就抱着手机玩,在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比较少”“现在的孩子对自然知识的了解匮乏,再加上疫情更是减少了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把不少的孩子‘憋坏了’”。为了帮助孩子们释放天性,增强他们对大自然的感知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公安县藕池镇高洪村护苗工作站的护苗员李福琼提出将学习的课堂拓展到户外,建设自然课堂开展自然教育的建议。
孩子们播种希望的种子
小农场里播希望,打造孩子们成长的“活课堂”。为了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公安县高洪村护苗工作站与公安县蓝丝带协会共同谋划利用闲置村里的土地建起了蓝池实验基地,培育本土志愿者,配置多种农具,将课堂搬到小菜地,孩子们定期到小农场,亲手种植和管理,体验到了劳动快乐,增长了各种知识能力。
小农场玩学共融合,注重用感官进行体验和学习。高洪村建起二亩小农场后,多措并举打造这一“活课堂”:发动家长和孩子票选,后命名农场为“奇妙农场”;精心设置活动区,孩子自己学,老师只引导不插手。农场里引导幼儿用各种种子进行着剥、捣、夹等工作,记录区中引导孩子们及时记录种子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同时,探索“种植顾问”聘请制等,吸纳家长、乡贤等各方人士参与农场技术指导,有效助推农场可持续发展。如今,奇妙农场已成了孩子们增技强能、提升素养的“开心乐园”。
蔬菜成熟后进行采摘
小农场发展多元化,助力孩子生活品质提升。高洪村护苗工作站盘活利用现有资源和环境,改建了“小农场”,引导孩子们开展种植体验探索。种植时追随孩子们的需求,在种植前让孩子们了解“粮食有哪些”,挑选自己最想种植的粮食,然后开展种植养护观察记录。孩子们在规划、种植、管理等一系列过程中,体验种植的乐趣,了解植物的特点、习性,学会观察、比较、探究、记录,促进了坚持、耐心等良好品行养成。成了孩子们的种植乐园,也成了孩子们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窗口。
小农场建设日渐形成气候,并积极探索契合农场发展的特色活动,不断丰富拓展活动内涵,做实做深农场课程,护苗员的儿童观、课程观实现转变与落地,以“真实可感知、玩学共融合、发展多元化”为追求的小农场,接地气,有特色,成效日显,已日益成为幼儿们动手动脑、增长素养的“活课堂”。
来源:藕池镇
编校:姚琳
责编:胡晓君
终审: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