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 > 内容页

河间以《诗经》植物为载体 让更多人了解《诗经》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2022-10-20 09:02:42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同学们,《诗经》中的木瓜并非现在常吃的水果,而是蔷薇科落叶乔木,果实椭圆,色黄而香。”日,董杰结合《诗经》中的植物,在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的《诗经》植物园中,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课。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之一,河间是《诗经》的发祥地。董杰作为河间《诗经》诗社社长,十余年来坚持义务讲解《诗经》。去年,他和同样痴迷《诗经》文化的农民朱晓兵共同筹建了两处《诗经》植物园,把《诗经》里的植物种在河间大地上。

这两处《诗经》植物园,一处建在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一处建在河间城南郊区角楼村。在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记者看到,这里的《诗经》植物园虽然面积不大,但种植的植物多达81种。蒹葭、木瓜、苦、荼、桃……结合现场的植物,董杰耐心为学生们讲解了它们在《诗经》中每种植物所蕴含承载的文化意义。在校园里,处处都有《诗经》的影子。“鹿鸣”“攻玉”,一个个阅书亭以《诗经》中的词语命名;“昊天罔极”“允文允武”,公示板上,老师每天都会写上出自《诗经》的成语。河间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务主任石双美说,年来,学校通过诵读、排练短剧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诗经》与河间的渊源,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另一处《诗经》植物园位于河间城南角楼村,占地10亩,是朱晓兵从自己400多亩承包地里精选出来的试验田,目前共种有116种《诗经》植物。这里自9月初开园以来,接待了不少学生和文化研究者,目前已成为当地《诗经》文化游学和实地研究的主要片区之一。

“开园后,孩子们在植物园里辨认植物,采摘野菜瓜果,试着解说这些植物背后的文化故事。《诗经》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们在这里讨论学大大丰富了创作素材。我们希望能以《诗经》里的植物为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诗经》。”董杰说。

如今,《诗经》已成为河间的一张文化名片。一位位文化学者以弘扬《诗经》文化为己任,让更多人从不懂、不知、不言,到大声朗读、背诵、热爱,真正体会学《诗经》的快乐和价值。(记者代晴 崔上 通讯员李世文)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