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 内容页

徽州的年味在非遗民俗里 遇见最美徽州年

来源: 黄山日报 2023-02-13 09:46:17

供图:程向阳 樊成柱 施亚磊 葛 伟 杜 宇


【资料图】

徽州的年味是什么样的?

是携手攀登巍峨黄山,看玉树琼枝冰雪世界;是呼朋伴友大快朵颐,品地道徽菜一饱口福;更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民俗烟火气……

徽州人的年味,藏在了传承数百年的一场又一场隆重热闹的非遗民俗里,热烈而奔放。

2023年的春节,民俗热潮是从一条舞动600余年的“大鱼”开始的——

2021年,一部名为《年年有余之鱼灯》的年俗贺岁片上线;2022年,一场非遗鱼灯表演惊艳亮相高校运动会开幕式;今年年初,一款热门游戏的新春短片聚焦鱼灯故事,引发热议……近年来,歙县汪满田村鱼灯频频“出圈”,从古老村落“游”向了更广阔的远方。

“民俗+非遗”,丰富了这个春节徽州乡村的色彩,活跃了新年的热闹气氛,更带火了整个黄山的旅游。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市文化和旅游局共梳理全市文旅、民俗和非遗传承等活动220余项,组织开展重点文旅活动33项、博物馆活动21项、非遗传承实践相关活动7项、群众文化活动160余项。

A 非遗民俗走上“C位”

灿若繁星,百花齐放。这个春节,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第一个长假。不只是鱼灯,更多的徽州民俗活动走上“C位”,有了比以往更大的展示舞台,浓浓年味成为大多数人岁末年初的“文化大餐”。

徽州地区有着悠久的节俗传统,国家级、省级、市级传统节日类非遗项目种类繁多、看点十足。这些非遗技艺、民俗表演,皆生长于民间,传衍千百年演化而来,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年味营造过程中,黄山没有把非遗民俗高高“供起”,使其成为少数传承者的独角戏,而是由政府引导、地方参与,使之成为一出精彩绝伦的好戏。

今年春节以来,黄山大地喜气洋洋,全市文旅市场产品供给丰富多样,年味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在屯溪河街,非遗民俗节暨元宵踩街活动火爆三江口,围观市民和游客追随鱼龙百戏,现场人山人海,万人鼎沸;在休宁状元文化广场,锣鼓喧天、龙腾灯明,四里八乡的百姓蜂拥街头,一睹得胜鼓、板凳龙的红火与喜庆;在黄山区浦溪河畔,锣鼓声中,车轮滚滚,气势宏大的轩辕车会将满满的新年祝福传递给每一个人;骑马造型的表演者们跳跃欢快着,用传统艺术化的方式展现“跳竹马”的风采;在歙县汪满田村,灯火盛开、鱼灯游曳,游进了央视,也游进了Z世代的视野;许村大刀灯、三阳叠罗汉、传统徽剧让古城旅游人气持续“升温”;在黟县宏村,一场传统嫁娶婚俗热闹上演,沉浸式演出让游客真实感受到古徽州传统婚礼的别样魅力。

……

今年春节期间,黄山市各区县的传统民俗走进城市,汇入人群,让市民和游客大呼惊喜,在看美景、吃美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徽州浩如繁星的传统民俗节目的精彩,“在徽州过大年”成为越来越多人新年的向往。

B 民俗“出圈”背后的故事

烟火中游曳的鱼灯、锣鼓中翻腾的板龙、欢呼中跳跃的竹马,还有边走边舞的非遗傩舞、欢快喜庆的舞和合、威风凛凛的舞麒麟……徽州的传统民俗经历了数百年沉淀,它的走红与出圈并非偶然。

最是文化韵流长,传统民俗“出圈”背后,恰是徽州文化的“破壁”。当传统的徽州民间故事被一群年轻人再创作后搬上府衙,带来真实可感的沉浸式体验;当带着美好愿景的徽州板凳龙在直播镜头前上下翻腾,让人相隔千里也能“云游”徽州;当精美的灯光舞美让六百年前的非遗鱼灯点亮高校的夜空,技惊全网好评如潮……传统的徽州文化在一次次“破壁”融合中实现了与现实的接续交融。创意赋能文化表达、文化充盈旅游内涵,这正是徽州民俗在当下重焕新生,并且“四海远名扬”的重要原因。

此外,为了让游客在春节期间玩得好、玩得过瘾,春节假期,黄山市各大景区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和春节假期这个时间点,打造丰富多彩的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顶格部署,顶格指挥,顶格推介;全市树立文旅“一盘棋”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力求把春节活动办得丰富多彩,持续激活文旅市场。全市各区县也纷纷行动起来,取长补短、错位发展。三区四县的民俗活动轮番上阵,“民俗文化活动+场景+体验”的深度融合旅游产品,把徽州传统文化推向历史新高潮。

“酒香也怕巷子深”,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黄山文旅也早早开始了“卖力吆喝”。早在春节之前,黄山市便做好充足准备,打好宣传营销“组合拳”。一方面,聚焦活动响品牌,梳理全市文旅、民俗和非遗传承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形式,组织开展重点文旅活动、博物馆活动、非遗传承实践相关活动等,吸引众多游客参与体验;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好媒体矩阵的作用,创新营销手法,吸引媒体充分聚焦。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等纷纷在重要栏目和重要版面,推出相关报道,徽州特色年味民俗闪耀大屏小屏,屡屡霸屏。

C 接续传承共赴崭新春天

“咚咚锵!咚咚锵!”2月4日晚,随着锣鼓声响起,一台台非遗好戏接续上演,喝彩声在挤满人的街道上此起彼伏。传承千年的民俗释放魅力,位于新安江畔的屯溪河街沸腾了起来。

今年23岁的黎阳镇新江村村民任达华面带喜悦高举展示牌,走在踩街巡演队伍的最前方,身后是整装待发的新江板龙队伍。

“接龙喽!”一声高喊,龙头昂起,身后,板块首尾相连,节节相扣,百余米长的板龙在众人的接力配合下,由龙珠引领龙头,牵引着龙身在街巷中来回穿梭。“这个龙头有100多斤重,扛着它走一晚上,不是谁都能吃得消哩!”“龙头”是新江村90后村民汪彬,在声声喝彩中越舞越起劲。为了这次踩街巡演,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训练上,提前2个多月就开始负重练习,并跟着村里的老师傅练习技巧,研究新的动作姿势。

“有板龙,才有过年的感觉!”作为队伍里年龄最小的一员,任达华自小看着村里的长辈舞龙,在耳濡目染中爱上了这项民俗活动。他告诉记者,现在队伍里差不多一半都是年轻人,还有100多名“外援”作为后备力量参与训练,随时可以顶上。“这么好的民俗活动,可不能在我们年轻人手里丢了!”任达华相信,只要村里的年轻人愿意加入,新江板龙的队伍必将越来越壮大。

民俗“出圈”不仅把年味拉回来,把文化传下去,还给黄山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

元宵时节,晚上8点,锣鼓声响,鱼灯嬉戏,整个汪满田村沉浸在一片喧嚣中。顾不上凑热闹,村民汪华武正在屋内赶制鱼灯。“以前都是做着玩的鱼灯,现在好多人上门来买,今年的库存又不多了。”汪华武指着木架上零星几个鱼灯说。去年,光卖鱼灯他就挣了4万多元。

在线上平台,鱼灯同样备受青睐。柏枝垣鱼会的汪成峰有一支八九人的团队,接单后,他会按照制作流程,把鱼灯订单分给村民。如今,在汪满田村,像他们这样的“鱼灯作坊”有近30个。小鱼灯线下销售600余只,销售额达24万元,线上订单1000余只,订单金额45万元以上,创历史最好成绩。今年元宵节期间,共吸引外地游客1.8万人次,产生经济效益逾100万元。小小的鱼灯,正释放出汪满田村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徽州板龙,承载着家族兴旺的美好愿望,走过父辈们曾经走过的街巷,更是走向父辈们没有走过的新征程;而汪满田的年轻人也接过父辈手中的鱼灯,照亮古老的祠堂和石桥,踏着传承数百年的舞动步伐,让鱼灯焕发出新的生命色彩。

最暖万家灯火处,最喜人间喧闹时。过了立春和元宵,见证了徽州鱼龙灯的盛会,徽州的新春年俗活动已然远去。新的一年,带着古老的浪漫与热烈,徽州人还将继续追随鱼龙百戏,共赴崭新春天。(本报记者 朱西敏)

关键词: 丰富多彩 鱼龙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