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赵婧
金秋时节,走进杨陵区猕猴桃种植园,毛茸茸的果子挂满枝头,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在这片绿色的希望田野上,杨陵区政协常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黄丽丽正带领科研团队奔波忙碌着。
【资料图】
“黄老师,我刚准备给果树打药,一听说您来了,赶紧把手里的活儿都撂下,怕再慢点就抢不上听课座位了。”一位果农笑呵呵地说,去年自家果树得了“溃疡病”,是黄丽丽的科研团队帮了大忙,今年才有了好收成。
2012年,黄丽丽当选第八届杨陵区政协委员。担任委员以来,下基层、询民意、写提案、呼心声,一直是黄丽丽坚持的履职方法。
在她看来,委员多俯下身子走近群众,多沉下心来倾听民声,才能知晓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更好地靶向建言,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
作为一名深耕农学领域三十多年的学者,她提交的大部分提案都与“三农”有关,每一件提案都饱含着对脚下这片热土的拳拳之情。
作为我省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黄丽丽在深入基层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病虫害科学防治技术落后,导致农作物减产减收;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生产经营实体逐步细分为农业种植户、村集体合作社、涉农企业等类型,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应该依需作出相应调整。
为此,黄丽丽在杨陵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创建一支立体化、网络化农科技推广队伍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创建一支由政府官员、领域专家、产业专家和省、地、县、村技术人员企业组成的立体化、网络化农科技推广队伍,配套建立新的政策体系,探索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的科学评价体系,指导种植经营主体准确科学决策。
这件提案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建议得到采纳。
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委员和农业教育工作者,在黄丽丽看来,无论是在田间地头“把脉问诊”,还是在调研途中酝酿提案,目标是同一个:“利用我们的专业所长,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助推党委、政府更好地科学决策。”
——在《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提升区域农业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中,她建议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等建设,建立依托先进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体系,以优质农产品品牌,助推杨凌品牌形象和价值提升。
——在《关于创新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成果研发推广机制的建议》的提案中,她建议发挥杨陵区高校、人才资源优势,研发节水、抗旱、抗逆的果蔬品种和栽培管理模式,打造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并以市场为导向助推科研成果转化。
——在《关于提升建设水平,实施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中,她建议科学规划杨陵区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加强基础、公共文化等设施建设,针对农业特色走出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让乡村变成美丽富饶的新农村。
十年弹指一挥间。伴随杨陵区的快速发展,黄丽丽的履职视野愈加开阔,“自从当了政协委员,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不仅操心身边事、老百姓的事,甚至开始思考关于全区发展的大事。”她说。
针对养老问题和空巢老人的需求,她提出要加大各校区、社区的健身器材建设,为老年人打造优质、便利的锻炼空间。为增强城镇居民生活幸福感,她建议在城区建设大型图书馆、在农村设立小型文化图书室,提升全区人民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涵养品行。
“每当一件提案落地见效,都让我特别有成就感。”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份个人成就感也逐渐变成了集体的成就感。多年前,杨陵区政协立足当地高校资源成立了科教工作站,黄丽丽作为工作站站长又多了一份责任:“凝聚起更多委员力量为杨陵区高质量发展献智出力。”十年间,黄丽丽组织科教工作站委员开展集中学习100余次,开展调研视察活动30余次,撰写社情民意信息50余条,开展公益活动20余次,用责任与担当诠释了委员的初心和使命。
一起调研、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基层政协委员的工作重在点滴、多在日常。”黄丽丽表示,将继续和大家一起为了杨陵区的发展和百姓的美好生活而尽心履职。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