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许鹏 通讯员 马露露 任惠
(资料图)
在榆林学院,他是一个身兼多重角色的“大忙人”——参与学院行政管理工作,他是学院发展的领导者;站上三尺讲台,他是风趣幽默深受学生爱戴的高校教师;牵头科研平台建设,他又是孜孜不倦恪尽职守的学术带头人。他就是榆林学院文学院院长贺智利。
30余年躬耕教学科研第一线,他用热爱和坚持致力于陕北文化和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出版了《黄土地的儿子——路遥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美学透视》等专著,先后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今年4月,他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
教学生求真知、做真人
“贺老师授课感染力极强,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言语之中蕴藏着精辟的见解,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散发着独特的人文魅力,课堂氛围特别棒!”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杨舒然说,他的同学都非常喜欢贺智利老师的课。
今年56岁的贺智利依然坚持在课堂教学一线,始终保持着教学工作每年400课时以上。谈到自己的教育方法,贺智利说:“我一贯主张要上‘有我之课’,不失去讲台上的自我,尤其是文学课,必须要把讲授内容烂熟于心,而且是经过自己思辨整合过的东西,这样的课学生听起来自然会感觉亲切生动。”
2021年,贺智利主讲的线上课程《与路遥相遇》获批省级一流课程,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全国高校学生选修听讲。他主讲的《现代文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主持申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作为省级教学名师,他还多次为全校青年教师主讲示范课,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承担培训授课任务,把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广大一线教师。
教学之外,贺智利还连续15年兼职担任2至3个班的辅导员。每天早晨,操场上都有他和学生一起出操的身影;学生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他不是在现场指导排练,就是跑前跑后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学生家庭有困难,他带头捐款接济,学生生病住院,他亲自去医院探望,学生心理出现问题,他苦口婆心疏导……
多年来,贺智利本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将知识转化为力量,将学问转化为品行,在课堂上、生活中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去做,教学生求真知、做真人。
不遗余力弘扬陕北文化
作为文学院院长,贺智利在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产教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不断提升榆林学院文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学术研究方面,他以鲁迅、路遥、陕北区域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为主攻方向。2007年,他的专著《黄土地的儿子——路遥论》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5年又获得榆林市文化精品项目资助,一些大学的研究生导师还把这本书作为现当代文学专业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很多本科生在撰写以路遥为选题的毕业论文时,也把它作为参考文献。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让社会上再次兴起“路遥热”。作为路遥和陕北文化研究专家,贺智利经常深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公益图书馆、城乡中小学等地,宣讲路遥精神和陕北文化,每年义务宣讲达40余场次,传递正能量,发挥了大学教师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职责。
贺智利始终致力于陕北文学和陕北文化的研究传承工作,把文化精髓融入教育教学,走出了自己独特的“研学用”之路,成为陕北文化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主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加强团队建设,使“研学用”在文学院蔚然成风,引导教师在各自领域逐渐成长为行家里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多年来,贺智利深爱文学、深爱艺术、深爱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以其学者风范和人格魅力感染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在贺智利努力下,榆林学校文学院先后获批“陕西本科高校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陕西省非遗研究基地”。
“挖掘陕北文化的历史资源、研究陕北文化的精神内涵、弘扬陕北文化的优秀传统,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历史的责任。”贺智利说,当前榆林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幸福榆林建设需要文化榆林提供可持续支撑。“今后,我将带领文学院不断创新服务载体,讲好榆林故事、传播好陕北文化。”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