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 > > 内容页

杭州临安区打造临安乡村共富新模式 推动乡村良性发展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2022-08-30 10:30:14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以村企结对共建“天目共富联盟”的形式,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在临安落地生根,通过“三共建六共享”机制,积极探索以“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为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作出有益尝试,被授予浙江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县域实验项目试点。

今年以来,临安区已组织65家工商联会员企业和13个基层商会组成13个帮扶团,与全区13个镇开展村企结对共建。在临安区委统战部和区工商联牵头下,该区通过村企组团结对共建,正持续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激发“天目共富联盟”新活力。

党建领航

打造临安乡村共富新模式

临安区注重党建领航,建立由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任组长的试点工作协调小组,镇级建立由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实验项目推进小组,共建村建立由村书记任组长的实验项目实施小组,三级联动强化党建引领。依托“天目共富联盟”,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天目共富红盟”推进党建引领,每个实验项目配备指导员1名,区级聘请2名省市高校老师担任顾问,开展党建互学互促活动25场次以上。

为改变乡村共同富裕进程中单打独斗力量分散的问题,临安区注重抱团发展,激发推动共富联盟活力。出台《临安区企村结对共建“天目共富联盟”实施方案》,采取“5+1+X”的组团结对模式,即5家工商联执委会成员企业+1个属地商会+若干协作单位和属地商会会员企业,组团结对1个村,结对时间为2022-2026年,按此模式已在13个镇各建立了1个“万企兴万村”实验项目。

这一村企结对模式,采用企业组团结对,结对时间更长,联系更加密切,可以从“结对”开始,进而“结亲”“结情”并达到“结果”之目的。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广泛吸纳更多协作单位、企业、乡贤加入,目前每个组团均有当地银行加入。潜川镇牧亭村实验项目除组团企业外,还吸纳了11家当地商会企业加入共富联盟,并动员乡贤和供销部门一起参与运营共富联盟产业实体“共富工坊”,大大增强了共富联盟推动结对村共同富裕的能力。

产业共建

推动乡村良性发展

“天目共富联盟”转变以往单纯出钱的“输血式”帮扶手段,变为人力、物力、智力并进的“造血式”帮扶措施,尤其注重产业帮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村民增收机会,帮扶内容更实。

临安区积极推出“共富基金”“共富岗位”等帮扶措施,进一步增强造血功能,支持结对村推进共同富裕,形成全域良好氛围。

目前,临安区有10余个产业项目正在对接当中,主要涉及村集体土地流转、闲置厂房租赁、光伏发电项目、打造品牌民宿、特色农旅产业扶持等方面。共富联盟还帮助引入村落运营商推动结对村村庄运营和产业发展,已举办村落运营培训班1期,引入和在谈运营企业3家。

村企共享

在共富过程中实现双赢

成果共享,先富反哺后富。企业的资金支持是“天目共富联盟”建设的重要方面。“天目共富联盟”各组团每年募集不少于10万元的共富基金,用于撬动结对村产业发展或支持公益事业建设,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和改善结对村环境和公共服务能力。

如潜川镇牧亭村“天目共富联盟”,通过“+X”模式,组团企业拓展到16家,计划今年捐助结对村资金40余万元。

经验共享,先富带动后富。企业积累的丰富经营理念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临安区在开展村企结对过程中,让结对的65家企业负责人走进结对村开展对接交流,帮助结对村厘清发展思路,为结对村发展出点子、想办法,提供智力支持。目前,临安区已开展村企对接活动28场次,这一形式受到结对村普遍欢迎。结对清凉峰镇浪广村的一家光伏企业与结对村一起谋划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已落实项目选址。

活动共享,结对转为结亲。结对企业和企业党组织以及企业工会、妇联等组织,已计划今年与结对村党组织、妇联等联合开展25场以上的党建、共富关爱、送文化、组织讲座、双方互访等互动共富活动,增进结对双方的深入了解和沟通,逐步把结对转变为结亲,实现共建共享。共富红盟计划年底开展关爱行动13场,受益困难群众130人。

路径共享,增产化为增收。利用结对企业资源销售农产品,有利于加快结对村共富进程。目前,各结对组团企业已达成购买结对村自产的山核桃、茶叶、杨梅、笋干、腌黄瓜等农副产品的意向,其中与板桥镇葱坑村结对的板桥商会已经承诺为该村包销价值10万元的当地特色白杨梅,天目山镇桂芳桥村已协调结对企业组团落实当地特色月饼1万筒的销售计划(价值20余万元),为各组团结对企业落实共富购开了好头。

岗位共享,授“鱼”变为授“渔”。发挥结对企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优势,拓宽结对村农民增收渠道。首批面向包括结对村农民在内的660个共富岗位已于2022年6月在“天目共富联盟”启动仪式上正式推出,并将共富岗拓展至全区乡村,今年以来已累计拓展就业岗位2300余个,重点解决乡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协作共享,无力转向有为。引进金融部门,拓宽共同富裕建设渠道。目前已有建设银行、农商银行、工商银行3家银行为结对村集体共富授信1.3亿元,用于支持结对村农户发展共富产业,如太湖源镇众社村拟建6000平方米厂房,协作银行计划支持300万元免息贷款。同时区、镇两级在项目、资金、资源安排上也积极向结对村倾斜。各种协作共享力量的加入,将使这些相对薄弱村无力发展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变。(陈娜楼金山)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