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 > > 内容页

【世界新视野】我市多个新材料产品实现国内“领跑” 新材料产业聚集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来源: 西安新闻网 2022-07-21 07:02:02

19日,记者从市政协“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 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专题协商情况通报会获悉,2021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数112家,产值237.93亿元,增速22.0%。高强高韧钛合金棒材、3D打印用合金粉末、碲锌镉晶体等多个产品进入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实现了国内“领跑”。

精心做好新材料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据悉,2020年,我市编制了《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和《西安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将新材料产业作为全市重点产业之一,明确了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提出要加快在超导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光电材料、复合材料等前沿性新材料领域布局,提升新材料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相关资料图)

为加快新材料领域创新平台建设,2022年,我市在新材料产业领域首批认定了西安市宽禁带半导体高端装备与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西安市新型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西安市有机光电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6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鼓励支持企业及科研院所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性能合金等材料领域开展工程化创新研究,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截至目前,我市新材料产业基本形成了以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为聚集的态势。其中,西咸新区围绕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培育发展先进金属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先进储能材料、环保新材料等产业。高新区打造光电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硅基半导体材料、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动力电池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人工晶体材料等产业。经开区围绕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及材料行业,重点发展钛锆镁合金、高性能金属多孔材料、高/低温超导材料等。航空基地和航天基地重点发展陶瓷基、金属基、硅基、轻质高强合金和碳碳复合材料,打造空天新材料产业集群。

实施三大工程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

结合目前陕西省和西安市新材料发展现状,我市大力实施三大工程,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

实施先进基础材料提升工程,依托西部材料、西部钛业等优势单位,根据我市有色金属工业区域特点,转变增长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产品,突破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电子等领域用高性能有色金属新材料生产瓶颈,不断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扩大市场应用、发展精深加工和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占领高端市场。

实施关键战略新材料名优工程,以光电新材料、轻质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为重点,依托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协同各类资源,突破新材料工程化应用技术,促进技术成熟度的提升,促进创新成果的孵化,打造行业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实施前沿新材料先导工程,以石墨烯、高端金属粉末材料、超导新材料应用为重点,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单位为支撑,积极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引导作用,突破增材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成形材料,不断提升国产化程度,同时扩大上游原材料厂家与中游装备制造厂家规模,推进增材制造新材料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工程化应用。

两条新材料重点产业链初步形成

在产业政策的逐步落实下,我市新材料企业适应市场步伐,强化技术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涌现出以西部超导、西部材料等为代表的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国内知名度高、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

2022年上半年,西部超导、西安瑞联、金堆城钼业、西安铂力特等新材料企业增速均达到30%以上,对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另外,目前全市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共23个,建设进展顺利,部分项目提前完工,其他项目均有序推进。

据了解,我市19条重点产业链中与新材料相关的有2条,其中钛及钛合金产业链企业多在熔铸与加工环节,处于钛产业中游,在技术、装备、规模上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初步形成“钛铸锭—钛加工材—钛合金材—钛复合材—钛材深加工产品”的产业链条。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链方面,全省核心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市,大多位于产业链最关键的中游环节,在技术水平、研发能力、产能规模、市场占有份额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下一步精准开展新材料产业招商

据悉,我市紧扣钛及钛合金、太阳能光伏、增材制造、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重点产业链,绘制招商地图,梳理目标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上半年,全市预计实际引进内资达千亿元,同比增长15.9%,已完成全年目标的65%。全市新签约合同项目166个,其中,签约新材料产业项目12个,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材料产业不断壮大注入强劲动能。

为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水平,下一步我市将瞄准国家、省市战略方向和政策导向,持续加大新材料产业项目策划包装、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延链、补链、扩链、强链上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将依托西北有色、铂力特等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在技术、品牌、渠道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合力引进产业链配套企业,打造专业分工、错位发展、相互协作的良好发展生态,不断刷新新材料产业招商引资成绩单。(记者 赵庭)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