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通讯员 朱骏)“要进一步夯实供应链,做实流通链,让农民‘菜园子’直通市民‘菜篮子’。”近日,陕西省蔬菜全产业链建设现场会上,安康天瑞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瑞红作为汉滨区蔬菜产业链主企业代表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地处秦巴腹地的安康市汉滨区因水得名,汉江、月河、县河、付家河……众多河流纵横驰骋、奔流不息,泥沙沉积形成的河滩地是蔬菜生长的上佳温床。仲夏时节,鳞次栉比的设施蔬菜大棚里生机盎然,茄子、青椒、黄瓜、西红柿…… ,琳琅满目的菜蔬、往来种作的农户、络绎不绝的游人,共同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汉滨区坚持“链主带动、创新驱动、城乡联动”思路,立足富硒资源优势,加快组建产业联盟,多措并举聚合力、添动力、挖潜力,推动富硒蔬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链主带动产业联盟聚合力
“建、种、管、售,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发展设施蔬菜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建民街道产业联盟党委会议室里,“种菜专家”刘瑞红正在讲授职业农民培训课,主要针对蔬菜管护、种苗培育、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手把手”教学。
脱贫攻坚中,忠诚村党支部书记刘瑞红带领全村群众发展蔬菜产业走上了致富路,他所创办的天瑞塬公司一步步成长为汉滨区蔬菜产业的龙头企业,刘瑞红本人也被表彰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近年来,刘瑞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选择地域相邻或产业相关联的村(社区),组建产业联盟,持续提升蔬菜产业带贫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我们率先联合地域相邻的几个村成立产业联盟党委,最大限度凝聚产业发展合力。”建民街道党工委书记、产业联盟党委书记徐信波介绍,产业联盟采取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土地整理、统一建设基础设施、统一购置材料、统一安装大棚“六统一”模式,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提供种苗支持、实施订单收购等多种方式,确保适度规模发展的蔬菜产业成为强村富民的主导产业。
如今,汉滨区以天瑞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链主,带动建民、县河、洪山等10个镇(街道)产业关联度高的忠诚、财梁、石狮等30个村(社区)组建蔬菜产业联盟,建设标准化、智慧化的现代农业园区。依托“天瑞塬”品牌、技术等方面优势,共享城区近40家蔬菜直营店资源,促进物流体系化、营销品牌化、服务全程化。
创新驱动利益联结添动力
“反着转是不对的,必须顺着缠绕,枝蔓才能爬上去。”汉滨区县河镇财梁社区脱贫户田祖山在苏坝蔬菜产业园的大棚里,一边动手纠正不规范整枝,一边告诉菜农们这样做的好处。
2018年以来,财梁社区与忠诚村组建产业联盟,进行深度合作,建成蔬菜大棚200多亩,配套建设育苗温室一个,充分吸纳附近群众进入园区就业,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确保实现园区发展、产业增效、农户增收“三赢”目标。
“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等,累计帮扶带动财梁社区66人,其中脱贫户41人。”财梁社区监委会主任张昌刚说。
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保证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汉滨区坚持创新驱动,在产业联盟中,探索推行土地、农户、村集体、经营主体“1315”利益联结机制,即产业收益10%用于土地分红、30%用于农户经营收益、10%用于村集体积累、50%用于经营主体收益,实现互利共赢。
坚持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汉滨区聚焦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着力优化设施蔬菜棚型结构,强化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大力推广水肥自动供应、“温湿光”自动预警、外遮阳控制保护系统等智慧农业设施和蔬菜源头追溯系统,切实提升农产品质量和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城乡联动稳产保供挖潜力
汉滨区早阳镇高举村,曾经以种植露地蔬菜为主导产业,是远近闻名的“辣椒村”。今年,高举村在区镇两级指导下,抢抓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机遇,由经营主体安康秦叶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亩,建成设施蔬菜大棚52个,种植辣椒、茄子、西红柿等10多种时令蔬菜。
“从露地菜到大棚菜,我们的抗风险能力更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了。”保供基地负责人韦小川介绍,入夏以来,平均每天一卡车蔬菜运往安康城区,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布局链式发展,聚力补链强链。秦叶情蔬菜保供基地如今已建成900立方米冷链仓储设备,建设辣椒加工厂1个,引进生产线2条,在中心城区设立秦叶情品牌体验店1家。
2022年,汉滨区落实重点产业链长制工作要求,实施蔬菜保供项目12个,建设高标准设施蔬菜600亩。同时,利用产业扶持政策在农村社区、搬迁社区周边开展“小菜园”建设,对土地流转费用进行补贴。加强技术指导,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奖补政策,继续挖掘富硒蔬菜产业潜力,着力打造“汉滨富硒菜”品牌,将“菜篮子”稳稳拿在自己手上。
截至目前,汉滨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08万亩,年产设施蔬菜10.5万吨。以天瑞塬公司为龙头,大力推进蔬菜全产业链建设,全区培育蔬菜生产经营主体72家,工厂化育苗企业1家,辣椒、南瓜、香菇深加工企业7家,蔬菜产业“产、加、销”体系逐步完善,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增强。
汉滨区委书记、区蔬菜产业链链长范传斌说:“我们以产业联盟为抓手,持续推进设施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切实将蔬菜大棚打造成毛绒玩具、纺织袜业、电子线束之外第四种业态的社区工厂,多种形式保障群众就业增收,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实现蔬菜稳产保供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双赢。”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