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创原·丝路软件城。(记者 郝钟毓 摄 资料图片)
2月10日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由势转能的关键之年。我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将以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建设为契机,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为牵引,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主线,坚定不移建好用好秦创原,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资料图)
打造“一总多区多平台”
今年,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陕西将打造“一总多区多平台”,构建全域协同创新发展格局。提升总窗口集聚辐射效应。打造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建设样板,加快推进沣西成果转化“加速器”总基地建设,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一批两链融合“促进器”示范基地。加快引进培育一批高质量项目、平台、机构、企业,全年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300家。
因地制宜打造秦创原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全力支持西安高标准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咸阳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培育建设宝鸡“两链”融合产业示范区、铜川“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安康协同创新示范区、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杨凌旱区农业创新引领区等,构建形成全域协同创新发展格局。
布局建设“三器”平台。在每个市(区)布局建设1个特色化立体联动“孵化器”,支持有条件的市(区)建设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
深化“三项改革” 完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机制
抓好《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落实,推行“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先投后股”等新举措,跟进解决“转得更快、转得更好、转得更多、转得更安全”问题。
持续组织开展路演活动。按照“每周发布+月度专场”形式,分类举办重点产业链专场路演、高校院所专场路演、路演地市行等200场次,采取“以演代评”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推进1000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机制。举办高校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对接洽谈会,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建设,探索股权托管运营、服务换股权等新模式。建设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500亿元。
推进“四大工程” 加快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
加快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属性强、成长速度快、在细分领域领跑的科技型企业。力争全年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万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小升规”企业7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上市(过会)科技型企业10家。
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发挥高校创业孵化基地作用,打造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碑林环大学创新街区、环长安大学城梦想小镇、环陕理工创新产业园等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培育建设5个省级大学科技园,新建30个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支持总窗口建设秦创原创业学院,推动秦创原发展公司建设公共孵化服务平台,完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孵化服务体系。
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推动实施“链长制”,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链主”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奖补政策,推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加强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推进各类资源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通过研发服务补贴、科技创新券、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券等形式支持中小企业购买创新服务,服务企业数量超过10000家。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快培育建设重大创新平台。集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全力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国家超算西安中心、空天动力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建设。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筹建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建5个共性技术平台、2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研发平台、30个企业技术中心。落实“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深化校企、校地合作,支撑服务500家企业创新发展。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重点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实施10个“两链”融合重点项目、企业联合专项和厅市联动重点项目,发布一批科技项目“揭榜挂帅”重点课题,努力解决“卡脖子”技术瓶颈。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产业链核心技术产业化项目和700个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认定一批重点新产品和工业精品。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提升专利创造质量,力争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8%以上。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促进省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市)申建3-5家省级高新区,认定一批省级特色专业园区,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培育5个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建设区域人才高地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好三秦英才引进计划、秦创原引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专项,支持引进200名产业发展急需人才。新建和认定20个引智基地、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引智服务站等引智服务平台,组织实施一批高质量外国专家项目,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柔性引才,支持与海外人才开展联合攻关或技术合作500人次以上。
梯队培育科技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三支队伍”,组建3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培训科技经纪人500人次,加大创新创业导师等“新双创”人才培育力度。实施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人才攀登行动、国企人才强基行动等,构建完善创新人才梯次培养体系,培养1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50名青年科技新星和50支科技创新团队。
此外,在完善科创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方面,提升“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功能,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记者 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