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高桥镇白水村黄安吉共同缔造示范点现场,扛水泥、筛沙、抬石柱、砌砖……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原本平平无奇的一口旧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改头换面、披上新装。
“修塘村里没有出一分钱,全部都是群众捐钱捐物、投劳投力,施工人员也是湾子里的村民。”高桥镇共同缔造试点项目负责人刘波一边介绍着门口塘情况,一边向大家讲解村湾未来规划,在他的绘声绘色的描述中,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在大家脑海里自动浑然天成:宽阔干净的柏油路、粉饰一新的楼房、古朴优雅的民宿、流水潺潺的小溪、花香四溢的广场……
(资料图片)
曾经破旧脏乱的村湾,竟缔造出如今的幸福家园?前后变化巨大,到底有何奥秘?仔细品味,答案呼之欲出。
共同缔造,核心要义在于群众参与,群众是出谋划策人,是建设主体,是管理员,是打分者,也是共享对象。正是基于准确把握这一实践要求,高桥镇在共同缔造示范点建设上方向准确、发力精准。
共商共谋,汇聚群众智慧
“村湾的排水沟是明沟又宽又深,建议改成暗沟,还能拓宽道路” “村湾的福神庙隔路边太近了,行车不安全,建议可以拆除换个地方建” “我们想新建一个公厕和村湾休闲广场”……白水村黄安吉共同缔造屋场会上,群众纷纷发言,每一条建议都被认真记录。
据了解,为全面收集群众关于示范点建议,高桥镇通过以党员、乡贤、群众代表等为中心在湾子里建立10余个群众性自治组织,将每一个群众纳入其中,全覆盖性收集群众建议,对于不在家的,镇、村干部还贴心地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意见征询。
“共谋,就是要发动群众参与一起研究解决问题,我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花了很多精力,单单屋场会就开了10余次了。”高桥镇共同缔造示范点项目负责人刘波介绍。
据悉,自白水黄安吉示范点建设以来一共收集群众意见30条,采纳28条,已实施完成27条。
共建共管,激活群众能量
“湾子里需要个公厕方便大家,我把我家那块菜园捐让出来修建公厕吧,不用任何补偿。”74岁老人陈绪民主动找上门,向项目建设理事会主动提出捐让地块。
像陈绪民老人这样慷慨捐让地块的行为在黄安吉共同缔造示范点比比皆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量力而行已成为一种风尚。
“村湾建设我们坚持花小钱、办小事、办成事的原则,尽量节约,没有大拆大建,很多都是就地取材,比如文化墙的砖块是来自拆除的旧房子,一些植被绿化取自近旁的山林。”黄安吉组长刘思彪介绍。
据悉,黄安吉共同缔造示范点建设主要是发动群众自己出力,自筹一部分,然后财政资金出一点,帮扶单位给一点,社会捐赠拿一点,通过专业队伍施工,多方资源共同出力,解决“没钱做事”的问题。
解决了建设问题,怎么管理同样重要,发动群众对共建成果的管理,既是管理又是监督。黄安吉村民自治委员会通过建立环境卫生评比制度,细化评分规则,量化目标考核,明确责任区域,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管护,并制定相应积分制,对优秀者进行奖励,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
共评共享,擦亮群众底色
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始终是衡量工作好坏与否的一杆“标尺”。
今年以来,黄安吉共同缔造示范点每季度开展一次人居环境检查评比,张贴环境卫生“红黑榜”,以环境卫生等次评价倒逼村民加入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实现“以评促建”。另一方面,将美丽庭院建设与“最美评选”系列活动相结合,评选“最美庭院”实现“以评引建”。
“自从开展了卫生评比之后,湾子里的环境卫生变好了,而且家家都在争先进,都想得荣誉。”村民陈绪清对人居环境评比项目效果竖起了大拇指。
“共享”,既要共同享受最终成果,也要让群众在参与“共同缔造”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今,白水村一改过去的贫困模样,迎来了白水畈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起了萝卜种植基地,扮靓了美丽村湾,乡村旅游、民宿餐饮、蔬菜种植等产业欣欣向荣,发展红利人人享受,山美民富处处兴旺。
(特约记者:辜俊 通讯员:左翠 编辑:董盈 责编:余娅敏 编审:徐隽)
(责任编辑:程俊峰)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