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岭中老年摩旅协会成员抵达蛟屿水库
(相关资料图)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文/图
“轰轰轰……”各式摩托车一辆接着一辆在眼前驶过。当骑手们停车帅气地取下头盔时,他们斑白的头发令你惊讶。7月初的一天,记者见到这群“老帅哥”时,作为大秦岭中老年摩旅协会的会员,他们刚刚结束了为期半个月、驰骋1200余公里的陕南川北摩托车骑行之旅。
四川、西藏、新疆、内蒙古、黑龙江、海南……“老帅哥”们骑行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他们中有工程师、警察、个体户、工人,相互喜欢用网名或微信名称呼,“我们的梦想就是骑着摩托走遍山水,勇敢挑战人生”。
健康安全最重要
“在座的‘骑龄’大多都超过30年了。”在协会每周一次的例行活动上,今年68岁的“不禁摩”说,自己是西安最早的中老年摩旅协会——西安中老年摩旅协会的第一批会员,鼎盛时一次活动有100多人参加。
参与过很多摩旅活动的“不禁摩”认为,骑摩托车游玩好处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锻炼身体,“我的车100多斤重,很多年轻人可能都骑不动,而我已经开了20多年了”。
刚从西藏骑行回来的“铁钉”说:“我以前上摩托车还挺费劲的,现在一迈脚就上去了。”今年65岁的“铁钉”走的是“复古风”,头戴棒球帽,穿着海魂衫、军裤和皮靴,显得十分精神,很难想象他刚刚经历过一场车祸——被一辆汽车从后面挂到了车把。万幸的是人没事,仅是车灯坏了。
对于大秦岭中老年摩旅协会的会员们而言,对速度的追求并非骑行的目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更在意的是骑行路上的时光和自己的安全。”“不禁摩”说,现在自己年龄也大了,每次出门都会戴好整套头盔护具,大家都在响应文明骑车的倡议。
决不放弃队友
“我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骑摩托车了。”今年68岁的“田野”是大秦岭中老年摩旅协会微信群的群主。今年6月,他和几位朋友在陕南川北跑了15天。“这么多年来,我已经快走遍全国了。”
“因为我们都是通过网络认识的,以前活动是在论坛、贴吧上号召,现在都是在微信群里。”“田野”说,群内秉承包容开放团结自由的原则,一般组织活动的人会提前一周在群内发布骑行旅游计划,自愿报名,费用自理。6月中旬,在“田野”这一队去往陕南川北的同时,还有另外两支队伍从西安出发,分别去了黑龙江和云南。
协会有一条铁律是不抛弃不放弃,不管谁在出行中出现了问题,大家都要一起帮忙解决,决不丢掉一个队友。这次汉中之行,队友“付升”由于手机丢失与大家失联。“我没到宝鸡就把手机丢了,到阳平关时和大部队跑散,大家为了找我改变了原计划路线。”大部队分成三路,分别在“付升”走丢的原地、继续骑行会路过的三岔路口和附近最繁华的宁强县城寻找,直到接到他借别人手机打来的电话,大家才在宁强县会合。
像这样意料之外的事,在摩旅途中经常发生,但不会影响大家下次出行的积极性。“因为收获了好心情,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是年轻的心态,在一块有说有笑,很热闹。”“付升”说。
新生活从退休开始
今年60岁的“雷霆万钧”退休前在某航天研究所工作,年轻时担任西安最早的摩托车民间协会——凯旋摩托车协会会长,当年曾为朱朝晖飞越黄河保驾护航。后来因为工作繁忙,他辞去会长一职,一直没有再组织摩旅活动。“本来不打算再骑摩托车了,退休后发现,要抵达风景独好的地方,汽车总有‘最后一公里’难以抵达。”他说,为了能去往开车很难到达的风景区,找回“清风拂面、风驰电掣、人车一体”的感觉,决定把摩旅继续下去。
退休后,“雷霆万钧”认为新生活才刚刚开始,“退休意味着可以有新的生活方式了,我的选择就是摩旅,它让我的生命更灿烂更有色彩。”作为火箭发动机工程师,讲起摩托车的优点,他如数家珍,“现在的摩托车又轻又利索,骑着也不累,不堵车、好停车、方便快捷”。
“我们这些人更青睐骑摩托车去游览,有句话叫‘你在车窗里享受着舒服,我在清风中感受着自由’,大概就是这种感觉。”“田野”说。
“热爱生活还要奉献社会”是大家共同的理念。由于骑摩托车旅行的特殊性,经常会经过一些偏远村镇,骑行队伍会力所能及地做些公益事,比如给孩子送书送文具,给老人送油送米面。
“我们还想骑行重走丝绸之路,感受大西安的千年历史。”说起未来的骑行之旅,大家充满了憧憬。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