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甘家寨夜市,“鱿鱼爷爷”正在摊前煎鱿鱼。
(资料图)
□ 记者 刘凡銆 文/图
他原本是一位手艺精湛的机械工程师,一不留神,又成了顾客眼中乐观豁达的“鱿鱼爷爷”,说起这两个身份,他笑称自己仿佛过着“两个人生”。
无论何种身份、遭遇何种境遇,“永葆对生活的热爱之心”,这是他对自己不变的承诺。
璀璨路灯映照下,烤玉米、炸鸡柳、臭豆腐等各路美食陆续亮相。7月5日晚,夜幕下的西安市雁塔区甘家寨夜市拉开帷幕,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73岁的“鱿鱼爷爷”骑着一辆载着食材、酱料、器具的摩托车又出摊了。
摆摊26年,“鱿鱼爷爷”摊前的顾客总是排成长队,他的鱿鱼摊是甘家寨夜市的“网红地标”。对顾客,他从不透露自己的姓名,每次只要有顾客叫他“鱿鱼爷爷”,他都会亲切答应,并顺手递去几串鱿鱼,招呼大家要趁热吃。就这样,“鱿鱼爷爷”的名号就传开了。
从去年开始,女儿心疼他摆摊辛苦,劝他别干了,他说:“我离开了,顾客想念鱿鱼味道咋办?”
有“鱿鱼爷爷”的地方总有笑声。记者循着爽朗笑声见到“鱿鱼爷爷”时,他正熟练地煎鱿鱼,用排刷均匀地刷油,滚烫的热油伴随鱿鱼香气滋滋作响。他用铁铲将鱿鱼切段,蘸上少许特制酱料,撒上奥尔良粉,一道让顾客魂牵梦绕的美味就这样制成了。
看着眼前这位笑容憨厚的老人,顾客或许想不到,他曾一度陷入困境,甚至丧失了对生活的勇气。
“鱿鱼爷爷”曾是一位在国企工作的机械工程师,上世纪90年代末,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大批工人下岗。1995年,他不得已离开工作岗位,那时他的两个孩子正在读书,为了给孩子交学费,他只能另谋出路,于是便横下心支起了鱿鱼摊。
“当时是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的。那段时间,我一直被失落感笼罩着。”原本顺遂平稳的人生突然遭遇意外,生活的压力和事业的失意席卷而来,令“鱿鱼爷爷”措手不及。身份的转变让他很不适应,摆摊时还会偶遇熟人,忍受他们投来的不解目光,“可是为了儿女们的学费,我再无奈也得继续。”他说。
刚出摊那几年,“鱿鱼爷爷”的生意并不兴旺。就在这时,“鱿鱼爷爷”遇见了一群正值青春的大学生,他们的暖心陪伴让“鱿鱼爷爷”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出摊之初,那几个孩子是我忠实的顾客,课余时间就会跑来找我买鱿鱼,和我说说话。”“鱿鱼爷爷”笑着回忆说,这几个大学生喜欢吃他的铁板鱿鱼。晚上不吃都睡不着,不时从学校翻墙出来买鱿鱼。见到这几个孩子他特别惊喜,也倍感亲切,总是会多送他们几串,看着他们大口吃鱿鱼的可爱模样,自己很是幸福。
至今,“鱿鱼爷爷”都记得与这些孩子相处的日子。这几个孩子总是在他面前嬉闹,有时谈论人生梦想,有时讲笑话逗他开心,聊至深夜,还会帮着他一起收摊。尤其夏天时,“鱿鱼爷爷”站在冒着热气的火炉前,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滑落,孩子们会贴心地为他买来冰汽水。
“希望您能快乐起来。”这是当时孩子们最常对他说的话。后来“鱿鱼爷爷”才知道,孩子们看到他总是一人出摊收摊,每次都闷声低着头,状态十分萎靡,便想过来陪伴他,希望能带给他温暖,让他有动力继续摆摊。
有了孩子们的陪伴,“鱿鱼爷爷”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他突然发觉,原来摆摊卖鱿鱼也可以收获这么多快乐和情谊,孩子们爱吃他的铁板鱿鱼,称赞鱿鱼味道鲜美,他感到人生有了新的意义,“卖鱿鱼虽然是简单的事情,但我却从中找寻到了价值”。
那段时间,“鱿鱼爷爷”常在摊前看书。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言给了他启示:尽管历经苦难倍感艰辛,但是生活永远值得热爱。
“我画得了图纸,也卖得了鱿鱼。”一扫阴霾的“鱿鱼爷爷”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报名参加烹饪班精进厨艺准备“出征”。之后他精心调制鱿鱼酱料,凭借机械工程师的经验,硬是将自家摩托车改造成了装有火炉和铁板的“自动摊铺机”。因为味道好服务好,生意日渐走红,他的鱿鱼摊成了夜市的“网红摊”。
在“鱿鱼爷爷”多年的经营下,儿女如愿读书深造,家庭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如今,他不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快乐摆摊。他说:“希望自己的铁板鱿鱼能被更多人喜欢,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能带给更多人力量。”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