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县席麻湾镇大沟村位于白于山区腹地,土地贫瘠,农民收入微薄。近年来,大沟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设施的“硬投入”和环境的“软整治”,按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快进键”和村容村貌“美颜键”;通过生态大提升招引人才返乡,村集体经济借势“破茧”,许多村民都住上了新房子,鼓起了钱袋子。
从“土路杂草”到“绿树成荫”,美丽乡村精彩蝶变
走进大沟村,只见村路两侧树木郁郁葱葱,村民院落整齐干净。在农户张艳家里,串门的村民们正拉着家常。张艳告诉记者,之前,河道边上是土路,杂草丛生,加上村里的养殖户多,空气污染严重,村民都不愿靠近。自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大沟村硬化了进村路,实施了荒废地整治、道路绿化等工程,村居环境有了很大提升。
(资料图片)
“ 以前的村落脏乱差,放假我不爱回老家。现在环境好了,条件也好了,只要放假,我就想跑回老家看看。”在县城读高一的张炳源告诉记者。
从“一花独秀”到“百花齐放”,村集体经济借势“破茧”
环境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返乡创业的青年也多了起来。在位于烟墩山的2300多平方米的养驴集体经济联合社,两位务工人员正为148头驴子添着水草,忙的不亦乐乎。2018年,村两委把驴子养殖作为全村支柱产业纳入年度农村工作计划,利用“一镇一园”项目资金,进行圈舍的修建和驴子的购买。4年来,该村有16人在合作社务工,人均增收2.4万元;共有20余户农户向合作社出售玉米秸秆、牧草,户均增收3000余元,预计2022年底集体经济分红比例将达到15%。
大沟村党支部书记乔登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现在养148头驴子算,除去驴仔外,来年每头驴子最低可卖8000元,年利润可达40万元,每年纯利润可达十五万元,等到驴仔繁殖后,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大沟村塘马瑶小组580亩的红萝卜地,远远望去,像一条条绿色“丝带”铺在褐色的土地上,映衬出一片丰收的景象。
在地里打理萝卜的负责人王占飞说,今年的萝卜按目前市场价格来看,可以卖个好价钱。王占飞从前年开始在大沟村以每亩1000元的流转费流转了500多亩土地,不仅自己赚到了钱,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近年来,为盘活闲置土地,大沟村蹄疾步稳地推进“三变”改革,以村集体所有为主体,以承包、租赁等方式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有效整合了七个村小组2500亩土地,种植红萝卜、辣椒等蔬菜,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户持续增收的“双赢”目标,促使人口回流,扭转了“人走、地荒、村空”的状况。
一系列的产业振兴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大沟村集体经济的多元化发展。2013年以来,大沟村逐渐从传统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到特色高效的集体经济发展,从农业“单打独斗”到农旅融合、从靠天吃饭到靠“智”丰收。十年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0130元增长到2021年的1456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的25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60万元,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记者 许鹏 通讯员 康伟 沈蕙 李宁)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