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唐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疫情多轮冲击,陕西经济运行依然实现逐季回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4.5%,并将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定为5.5%左右。
这是一个需要“跳一跳”才能实现的目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背后是更为清晰的高质量发展框架。
1月14日,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专题(联组)讨论,第一联组的委员和列席人员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踊跃建言。 记者 杜静波 摄
1月14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第一联组13位委员和列席人员从不同角度进行发言。从资本赋能科创到文旅融合发展,从打造高端“智造”名片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从提升民营企业家社会地位到加快交通网络建设……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目标与指引,委员们也希望在发言中为“高质量”填充进最“政协”的智慧,让高质量发展在三秦大地遍地开花。
基金生态链通过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大量优质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并走上资本市场,是解决企业融资难、促进科技创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省政协委员、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西安)国中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首席合伙人施安平委员建议,应尽快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VC、PE、秦创原并购基金,不断丰富全生命周期的多种基金形式,支持创新企业持续做大做优做强,支持已上市企业借助并购基金提高质量和市值,不断完善“千亿”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更多陕西优势产业名片。
聚焦“三农”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省政协委员、延安龙果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玲,省政协委员、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院长党光普分别提出实施农业产业链“链长制”、逐步完善高标农田建设的全产业链条等具体建议。
多重因素影响下,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发展预期偏弱,信心不足现象普遍存在。今年省两会期间,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被重点提及。
“国企创新失败有国家兜底,民企创新失败就会倾家荡产。”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会长杨正国说,近些年,民企创新缺乏榜样和成功案例的激励,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家的宣传和表彰力度,不断提升科创型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坚定大家“创新发展”的信念。
2012年至今,我省依托制造大省与科教大省地位,通过科技赋能实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2%。
针对当前新兴高端制造领域顶层设计不足问题,省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贺健康建议,在省级层面组建高端制造前沿战略领域的专家智库,在全省层面做好技术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顶层设计,系统布局最优发展途径,并以科技小镇、创新港等发展有代表性的高端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集群,逐步打造陕西高端制造战略领域的“科技硅谷”。
专业化整合、内外部资源融合,加快陕西中药制药企业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提升开放型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能力,以综合交通网络重点项目建设助推西安都市圈大市场一体化发展;
将文化展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品消费过程完美融合,实现从内容到过程的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一体化;
政府帮“大手”做强、企业拉“小手”成长。深化支持我省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投资,形成工业企业的强聚力;
……
委员们发言时,参加会议的领导同志、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专注倾听,不时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
“发展新能源就像我今天发言一样,要抢抓机遇。”举手多次,终于“抢”到发言机会,省政协委员、芯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义开门见山,“陕西作为中国西部的汽车制造之都,对于车规级电子系统的供应能力还很薄弱。”他建议,及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从税收、补贴、土地资源、人才引进等各个维度同时推进,让省外的企业想来,来了就不想走;让本土的企业发展好,其他地方招不走。
对于罗义委员在发言中提到的在校企联合研发机制中将市场需求前置的建议,列席会议的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唐于平表示赞同,“现在的矛盾是高校有科技成果,但不是企业所需要的。江苏已经把企业需求作为项目交给高校来做了,这样的合作是双方共赢的”。
听取13位委员和列席人员发言后,省委书记赵一德逐一作出回应并表示:“委员们的意见很有思想、很有深度、很有价值,听了以后心潮澎湃,强烈感觉到各位省政协委员高远的站位、强烈的担当、广阔的视野、深厚的家国情怀。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政协委员的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越来越高,建议都讲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大家诚意满满、干货满满、信心满满,我听了以后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很感振奋。接下来,相关部门会把这些意见吸收采纳,完善好工作思路和举措,进一步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扎实的步伐。”赵一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