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白瑶 满淑涵
春节期间,西安文旅市场全面复苏,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双创新高,重点景区人气爆棚,持续高位运行。在今年西安市两会上,文旅产业发展成为不少委员的关注点。
(相关资料图)
“在游客定义旅游业的时代,旅游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都面临着变革、重构和创新的现实课题,西安需要跟上时代步伐。”孙文琳委员建议,应改变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适应散客化旅游,激活存量资源,建设现代旅游业体系,培育“美食+旅游”“非遗+旅游”“音乐+旅游”“艺术+旅游”等新业态,拉动旅游增量需求。建立文旅产业化运营思维,打造文旅数据要素平台,推进西安元宇宙文旅产业,让厚重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开放与包容在西安交相辉映。
近年来,随着西安文旅愈加火热,不少景区积极研发IP形象,诞生了唐妞、兵兵有礼、秦富帅、西西安安、唐小妃等热捧形象。
“但各景区IP形象作品水平良莠不齐,角色人物贴近,文创产品雷同,IP形象作品并未形成1+1>2的局面,还未出现官方旅游身份的IP形象作品。”闫清阁委员说。
闫清阁建议,应整合市内现有文旅景区IP形象,鼓励各景区创作具有代表性的核心IP形象,评选出西安市旅游IP形象作品。在对外推广宣传时,可采用至少3至5个组合或十余个组合IP形象群体的使用策略,在市内一些历史典故原地或邻近处,设置相对应的历史人物IP群体组合形象,研发和销售文旅IP形象宇宙盲盒及相关产品,并借鉴蜘蛛侠、钢铁侠等超级英雄IP宇宙电影形式,以西安市文旅IP人物形象为核心,创作西安历史故事动漫视频或纸质书。
如何将西安丰富的文旅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刘斌委员认为,要运用新概念、新模式、新技术,打造丝路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空间,加快文旅融合,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增强本土文化对旅游消费的带动力。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也是我国首个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
“路网线路跨度近5000千米,沿线有代表遗迹共计33处,我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和古建筑。其中,陕西有7处,西安就有5处。”爱好旅游的刘斌发现,西安各景区文旅融合水平参差不齐,从文化遗产点建设到文化推广、旅游开发等,大多处于粗放零散状态,存在发展不均衡、挖掘深度不够、传播形象不清晰等问题。
刘斌建议,打造全民参与、内容丰富的丝路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空间,将西安各遗产点文化内涵整合串联,通过统一主题进行实景呈现和内容输出,强化文化体验,为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消费需求的游客提供优质多元文化服务。整合低利用率场地,开展整旧如旧工作,增加心灵休憩、认知拓展、社群搭接等新功能,融合各类国风爱好群组,结合国风剧本秀、国风漫展、传统游园会等形式,拍摄制作短视频、微电影、纪录片,打造一系列“文化+”主题沉浸式体验业态。
文旅融合应当以旅为形、以文为神。“今年春节期间,西安迎来游客‘井喷式’增长,文旅消费依托新媒体及短视频力量,迅速升级传播。”作为一名电影从业者,杨屹崐委员认为,电影是传播文化最直接的方式。
杨屹崐建议,要结合陕西、西安本土文化,创作出符合当代现实题材的电影作品,讲好陕西故事、发出西安声音,更好地彰显千年古都魅力,“也应鼓励学校开设相关电影‘第二课堂’、开展电影夏令营研学以及校园电影节等活动,为创作出更多优质作品提供后续人才储备,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西安市周边各区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养生旅游资源丰富。
“西安应通过建设乡村型生态养生养老旅游地,实现特色发展。”在此前的调研中,雷波委员发现,西安周边各区县养老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类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休闲娱乐设施较少,医疗保障体系较薄弱,养老旅游服务人员素质偏低,乡村养老旅游产业发展缺乏政策支持。
雷波建议,要明确目标客户,打造特色养老旅游产品,在靠近秦岭的区县开发森林浴、森林健步道、太极等生态养生养老旅游产品,开辟针对老年人的温泉专区,打造农事体验型养老旅游产品,组织老年人参加农事体验活动,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建设乡村养老旅游度假村、养老旅游社区、乡村养老院等,培养具有旅游服务、医疗护理、家政陪护、心理辅导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养老旅游服务产业链,实现西安乡村养生养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这几年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旅游方式发生了改变,节假日爱上河边露营、野炊的人越来越多。
“渭河以北有乐华城、茯茶镇、大地原点、汉阳陵等景区,要抓住文旅产业回暖的大好时机,将喜好近郊游、本地游的游客引往各大景区,加快渭北文旅产业发展步伐。”穆兰委员建议,应尝试在渭北区域建立以中国神话典故和历史人物故事为核心,融合秦汉文化,主打“中国风”主题文旅乐园,打造以娱乐、休闲、度假、餐饮、露营为主的大型文旅融合区,带动西安整体文旅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