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 > > 内容页

今日热闻!巴东:在“绿水青山”中解锁“金山银山”密码

来源: 云上巴东 2022-09-22 17:48:04

万里长江,从唐古拉山的一泓清泉发端,浩浩荡荡,自西向东,跨过青、藏、滇、川4省奔流不息。进入湖北,第一站是巴东。

以长江为轴,巴东长江大桥飞架南北,峡江两岸的亲水广场、镇江阁、儿童公园等镶嵌,串成一条库岸景观带。5年前,这里还是非法码头、乱石堆、滩涂地,通过投资约21亿元进行库岸综合整治,如今,这里的生态绿道、沿江休憩带、健身长廊已经成为知名的网红打卡点,也成为巴东人民日常休憩娱乐首选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巴东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相关资料图)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巴东县委书记黄波表示,巴东将扎实走好绿色崛起之路,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化的路径,在恩施州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新征程中当好“先行县”、打造“样板地”,为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巴东贡献。

揽一江胜景

——擦亮山城生态底色

俯瞰巴东县城(李永衡摄)

9月15日,巴东县营沱污水处理厂高效运行,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营沱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董兴奎表示,该项目总投资1亿多元,每日处理污水1.7万吨。

县住建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巴东投资4.43亿元,新建7个污水处理厂,提标5个污水处理厂,建设150公里污水主管网(含存量管网)、68公里接户管网,县城和乡集镇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巴东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率达100%,污泥规范化处理处置率达100%。

绿色就是巴东的底色。全省共有3个一级流域,巴东就占据了长江、清江2个一级流域。长江巴东段干流全长39公里、流域面积1796平方公里。

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底线是巴东义不容辞的责任。2021年至今,巴东县委县政府累计投入21亿元用于长江岸线修复治理、城乡污水处理、美丽乡村建设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通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协同推进,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游客在巫峡口景区游玩(资料图)

州生态环境局巴东分局局长高飞介绍,近年来,巴东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并保持稳定,县域境内无劣Ⅴ类水体。2021年优良天数356天,优良天数比例98.9%,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2.64,位居全省前列。

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绿,巴东的“颜值”更高了。

穿过绿树掩映的沿江大道,跨越壮观的巴东长江大桥,健步与江平行的官东大道,打卡镇江阁、秋风亭等文化地标,每天,跑友们沿着这条“超级赛道”,感受秘境巴东的魅力。

长江干线巴东段39公里范围内,原有非法码头12座,按照“三个一批”如期完成治理任务,巴东“取缔一批”“提升一批”,腾退岸线1500米,对取缔的7个码头的原址,复绿1.3万多平方米。

2021年5月,长江超级半程马拉松鸣枪起跑,8000名选手展现跑者姿态和奔跑精神。目前,巴东县成功举办三届“畅游神农溪横渡大三峡”冬泳邀请赛,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和体育运动爱好者,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举办各类文化体育赛事活动的圣地,绿水青山逐步转化为金山银山。

聚发展动能

——做强三大富民产业

橘园内橘香四溢

9月16日,巴东县东瀼口镇万亩柑橘园中,橘香四溢。橘园里,宋家梁子村2组村民王自应正为8亩柑橘树浇水。

宋家梁子村地处长江边,是巴东县柑橘重点产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荒山。为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当地村民开始开荒种植柑橘树,从广柑到朋娜脐橙再到伦晚脐橙,随着柑橘品种的不断改良,东瀼口镇的柑橘产业越做越强。

“我家最老的一棵树有30多年,一棵树最多可以产600多斤,8亩地1200多棵柑橘树,每年收入6至8万元。”王自应高兴地说。

巴东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洋介绍,巴东县柑橘基地总面积16万亩,丰产面积8.5万亩,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7.65亿元。“巴东柑橘果大、皮薄色鲜、肉脆汁多、酸甜可口,品质享誉省内外。”湖北省柑橘协会理事长刘继红评价说。

近几年,巴东成功注册“雷家坪椪柑”“雷家坪脐橙”商标,获得“两品一标”认证4个;成功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巴东椪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续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柑橘成为巴东支柱产业之一。

驻村干部在田间查看茶叶长势

打好“生态”牌,唱好“绿色”戏。依托良好的生态和资源禀赋,巴东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统领,大力发展茶产业,现有茶叶基地20.6万亩,综合产值达5.1亿元,带动9.7万茶农增收。“全村发展了3200多亩茶叶,每年带动老百姓增收100多万元。”东瀼口镇羊乳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全忠喜悦的心情溢在脸上。

好山好水出好茶。巴东已连续四年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产业发展跻身全国前列。2019年6月,巴东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茶叶良种繁育基地。巴东郡贡茶、巴东红茶、神农单丛、炎祖白茶、海棠茶等硒茶,销往全国各地。

好生态造就好风光。巴东有1198种中草药,是名副其实的“华中药库”。2021年,巴东县中药材面积25.6万亩,产量4.8万吨,产值5亿元。依托这一优势,巴东正加快推进巴东玄参、巴东独活、皱皮木瓜等药材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构建医药产业链,打造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强县。

巴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卿表示,依托硒资源优势,巴东正按照低山柑橘、二高山茶叶、高山药材蔬菜的立体化农业产业布局,实施“一村一品”行动,加强精品果园、生态茶园、道地药园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硒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延伸硒日化用品、硒微生物制品、硒康养旅游等产业链,形成硒产业新增长点。

创生态红利

——打造康养旅游新业态

游客在无源洞景区游玩(资料图)

9月7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确定10家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巴东县无源洞景区在列。

旅游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的阳光产业。近五年来,巴东县累计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300亿元。

今年上半年,巴东县累计接待游客285.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4亿元。巴东旅游部门统计数据显示,10万余人到巴东绿葱坡、野三关等乡镇避暑。绿水青山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助力巴东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这个夏天,武汉最高温超过41℃,野三关集镇人声鼎沸。大街上,行驶着一辆辆鄂A、鄂D、鄂E等外地牌照汽车,人行道上,随处能听到武汉、荆州、宜昌等地方言。据野三关政府统计,今年七月以来,数百家民宿、酒店一床难求,避暑房销售格外火爆。

“149间客房全部住满,夏季预订爆满。”源梦度假酒店负责人杨玉丽表示,整个夏季,酒店入住率达100%,客人大多来自武汉及周边地区,少则三五天,多则一个月。一床难求的火爆,让她对野三关的避暑市场更加充满信心。

外地游客到森林花海享受“清凉一夏”(资料图)

野三关镇政府统计,全镇有60多家宾馆、200多家民宿,夏季入住率均超过98%,避暑游客主要来自武汉、荆州、宜昌等地。

“未来20年,将是中国康养产业的黄金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万亿元。”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表示,野三关是离东部最近的西部,离平原最近的高山,离酷暑最近的清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发展康养产业大有可为。

近年来,巴东县高度重视发展避暑康养旅游。在省文旅厅的指导下,巴东正整合野三关、绿葱坡的优质资源,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撷实、冬滑雪四季旅游康养格局。

“我们将发挥文旅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拓展宜昌、荆州、武汉、重庆等地客源市场,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丰富旅游业态,全力以赴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巴东县文旅局局长余建军说。

记者 :焦国斌 通讯员: 崔先海

>

校对:郑宸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