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为这个素有“旱码头”和“三秦要塞”之称的西北边陲小镇带来了什么——是陕北大地宝藏被唤醒、青山绿水淌金银;是脱贫村新居炊烟袅袅、良田壮美如画;是动态识别脱贫人口的钱袋子更鼓、说话更有底气……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以来,定边县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突出“巩固”是基础、“衔接”是关键、“振兴”是目的,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创新探索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脱贫基础更加扎实稳固、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机制强保障 坚决守牢防返贫底线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第二年。脱贫成果巩固得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得如何?怎样才能让农民群众增收可持续、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定边县县委书记姬世平时刻将这些问题记挂在心中。
2022年,面对复杂局面和多重考验,定边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答卷上写下了什么?
县委十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极不平凡、极具挑战、极富成效。
这个回答有着充分的事实根据:
全县春耕生产实现“一亩不撂荒”,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粮食产量保持高位运行。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42.4万亩、总产量151.3万吨,粮食播种面积289.5万亩、产量85.9万吨。全县羊子饲养量188.4万只,生猪饲养量28万头,家禽饲养量143.2万羽,牛饲养量近3.2万头,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2.5万吨、1万吨、6.1万吨,总产值达19.65亿元。全年完成农业项目入统近3.2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77.22亿元,农业增加值预计39.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1.8万元左右。
“为了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定边县及时调整县巩衔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乡村振兴‘六组九办’,成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班,实行‘月调度、季点评’,采取‘工程项目’实施方法,创新‘书记项目’,由镇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实施52个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以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党建项目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提质增效。”定边县委书记姬世平说。
与此同时,定边县继续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大病专项救治和慢病签约服务,集中救治大病患者1466人,为4118名脱贫人口提供重点慢性病签约服务,大病救治率、慢病签约服务率、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均达到100%;还制定出台《定边县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点对点”核查调度工作方案》,对30个重点村开展点对点调度,入户核查常住农户6672户,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一件件发生在“三农”领域实实在在的重大突破,让全县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实践再次证明,只要增强“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担当,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就能收获“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成就。
强产业稳就业 群众持续增收有保障
“高技术员你看这个板蓝根晾干了没?”
“现在顶多干的就是六成左右,再晒上十天左右就干了。”
在定边贺圈镇辛圈村,正在晾晒板蓝根的村民询问技术员晾晒情况。今年55岁的辛圈村村民王会,趁着冬日农闲,来到这里,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
“我家里农活做完了就来到这里打工,真没想到在家门口我就把钱挣了,也能顾上家。我一年一个人,就一个来月能在晾晒板蓝根上收入五六千。真的是实现了照顾家庭、干农活、务工挣钱‘三不误’。”贺圈镇辛圈村村民王会乐呵呵地说道。像王会一样,每天来基地干活的村民不在少数。
“今年基地的中药材长势喜人,市场行情也比较好,在这里务工的村民一天平均工资有100多元,大家积极性很高。常年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就有几十人。”贺圈镇辛圈村党支部书记薛以杰说,“我们合理对土地进行流转,使我们村的‘撂荒地’变身‘金土地’,继续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既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白泥井镇,一根小小的辣椒托起十亿元产业,逐步建立健全以辣椒城为核心的市场交易体系,全镇农业总产值近4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万元;在郝滩镇,创新采用“党支部+村经济联合社+农户”和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两种新型经营模式,从一个贫困村真正成为了小康村、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在堆子梁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玉米吨粮化规模化经营2万亩,辐射带动9万亩,玉米增密度是2万亩,辐射带动是10万亩,达到玉米吨粮化、集约化、规模化;在姬塬镇、新安边镇、张崾先镇,一场以山地果种、中药材为契机的山地产业已布局成型……
目前,全县年度共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427个,总投资3.42亿元,已到位资金3.31亿元,目前资金支出2.19亿元,支出率93.72%,所有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在70个村每村投资30万元,发展肉羊(牛)产业建设项目,通过“借羊(牛)还羊(牛)”或“借羊(牛)还钱”模式,带动养殖户发展养殖业,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二是持续强化金融帮扶。新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8096.97万元、互助资金6023.3万元,助力脱贫人口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强“后扶”促融入 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如今的高玲,干啥都劲头十足。
“我们家马路对面就是孩子的学校,学校对面就是我务工的地方,上班、接送小孩、回家,我步行只需要几分钟。”在定边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新乐小区9号楼下,下班回家的高玲高兴地说起她现在的生活。
高玲原先在红柳沟镇何梁村,住的是土坯房。全家4口人,两个孩子都在上学,老公常年在外打零工。2018年,高玲一家享受易地搬迁政策,搬到了定边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新乐小区。
“政府过去帮助我们脱了贫,如今我们也要争气呢,把这个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再让政府操心。”高玲说,这里有剪纸工厂、有说书小剧场,我们现在觉得这里挺好的。
一人就业,全家有奔头。像高玲一家选择留在定边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的不在少数,这里有4000多户1.8万多人居住,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不仅给了他们一个温馨的新家,还提供了一份他们乐意接受的工作,这圆了异地搬迁群众挣钱又顾家的愿望。
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事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事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其中,苏陕宝定对口协作为众多搬迁群众搭建了的桥梁,宝应县对口帮扶定边县联络组按照“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思路,采取“业务指导+产业公司管理”的模式,先后建成剪纸工厂、编织工厂、说书小剧场,帮助脱贫户学习技艺、传承非遗,鼓励说书艺人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宣传、推广、销售定边县名特优农产品和剪纸、柳编等非遗艺术品,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力,让“老手艺”撑起“致富伞”,实现社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近年来,宝应县和定边县共策划安排6大类28个项目,先后投资2.13亿元,其中,撬动社会投资约1.7亿元,为定边县累计创造300多个就业岗位,直接或间接带动脱贫户5000多户共计15000余人。宝应县还累计订购定边马铃薯、羊肉、小杂粮等农特产品20000余份,价值1100余万元,带动定边县农牧企业11家,受益脱贫户5000余户。
“下一步,定边县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抓紧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定边县委书记姬世平表示,只要坚持用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钥匙”,未来一定能在2022年所登之“峰”上持续登攀新高度。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山还是那片山,地还是那块地,从前在土地里刨食求温饱,如今这山地已“生金”,日子变得崭新有盼头。(记者 高三宝 许鹏 通讯员 卢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