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七个月,湖北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7%,高于全国9.2个百分点,这其中,大项目起到了压舱石作用。眼下,全省有15个百亿以上的工业投资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上线的大项目不再一味青睐大城市,有不少选择了落地县域。今天起,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推出系列报道《百亿项目上“县”了》,了解这些百亿级项目落地县域背后的故事。第一集走进荆州石首,看一片芦苇命运沉浮的故事。
在荆州石首这片3万亩的芦苇荡里,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在地里巡查。
“一根根芦苇长得蛮灵性、蛮好、蛮粗壮。”
【资料图】
荆州石首市洲滩管护中心副主任胡振超:“今年我们引进无人机进行监测和防治,加强芦苇生产田间管理。”
这片被精心照料的芦苇,一年前还无人问津。自“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后,石首长江沿岸小纸厂纷纷关停,作为造纸原材料的芦苇,一时间没了买家。
荆州石首市洲滩管护中心副主任胡振超:“很多地方就放弃了管理 ,让芦苇自生自灭,芦苇植株腐烂以后对长江水体造成次生污染,形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环境。”
芦苇未腐烂前,是净化水质的植物,非但不能砍掉,每年还得花300多万去维护。眼看曾经增收的“宝贝”,变成了制约发展的“烫手山芋”,当地不得不另寻出路。
荆州石首市洲滩管护中心副主任胡振超:“我们联系了一家北京的做生物炼制的企业,但是他要求我们改种芦竹作为原料,但是芦竹属于外来引进物种,与生态环保政策相违背,最终还是没有推广起来。”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生产模式。为了盘活芦苇资源,当地以芦苇资源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精准招商。
荆州石首市洲滩管护中心副主任胡振超:“我们多次推介石首的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正好了解到仙鹤纸业要在华中地区布局,它也需要大量的芦苇资源,我们双方一拍即合。”
仙鹤计划投100亿元,打造华中首个新材料循环经济项目,石首丰富的芦苇资源,让企业很是心动,但是,企业仅一期项目,每年就要消耗芦苇近80万吨,而石首只有3万多亩,这让企业打了退堂鼓。为了让这个百亿项目顺利落地,石首提出,由政府出面,和周围县市共建原材料基地,可年产100多万吨芦苇。
荆州石首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仙鹤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刘利军:“我们与监利、洪湖、岳阳等长江和洞庭湖周边的有洲滩面积的县市都陆续进行了对接,石首及周边(农户)种植芦苇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2月份,这个百亿元项目在石首顺利开工,投产后可年产250万吨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不同于普通用纸,仙鹤纸业会将这片芦苇,做成宣纸、食品用纸、玻璃纸、无碳纸等特种纸,年总产值达110亿元。
荆州石首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仙鹤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刘利军:“仙鹤项目目前推进比较顺利,红色区域的浆板库、加工机修车间、五金库已经封顶,预计明年9月份,(我们的)造纸生产线可建成,投产出第一张纸。”
命运多舛的芦苇,终于迎来了曙光。在发展县域中,特色资源是别人学不来、也拿不走的优势,只要咬定特色不放松,就能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拿手好戏”。
荆州石首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仙鹤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刘利军:“真正实现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石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Copyright 2015-2022 国际日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17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